(台灣英文新聞 / 林于雯 綜合報導)我們常聽到回收廢棄物可以再利用,現在連防疫病房也能由垃圾打造!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透過再生設計,應對疫情時代下的社會轉變,成功化垃圾為奇蹟。
新冠肺炎爆發後,世界疫情瞬息萬變,各國醫療量能吃緊,環保產業應對變化快速的社會,該如何提出貢獻?來自台灣的小智研發(MINIWIZ),接受台灣英文新聞專訪,談論最新再生設計專案如何吸引全球目光。
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為跨界建築師,關注建築與廢棄物再生循環,擁有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和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曾榮獲「紐約傑出創業家獎」,這次他與小智研發打造「模組化病房」(MAC Ward),盼成為台灣防疫的最佳助力,更曾受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專題報導。
小智研發主張「越簡化越聰明」(It is wise to minimize),希望透過最少、最小的垃圾材料,去打造碳足跡、毒性產品最少的建築。
黃謙智表示,作為建材,最無所不在的材料就是垃圾,在經過與團隊的研究後,他發現人們都不會考慮如何再利用垃圾,就直接把它們丟棄,而產業與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之間的脫節,導致沒有任何一方承擔成本與責任,令人十分沮喪。
黃謙智說,他因此決定打造小智研發,然而垃圾的規模如此之大、充滿動態性又非常混亂,同時又有很大卻很統一的需求需要滿足,因此如何將其業務規模擴大到與循環經濟的規模一樣,是公司遇到最主要的難題。
黃謙智思考解決方案,終而領悟到讓這些完全不同角色相遇的市場,就是建築產業。黃謙智說「建築領域是多樣化的,沒有人想要到處都是同樣的空間。」
因此,小智研發與輔大醫院合作,開發「模組化病房」(MAC Ward),將垃圾與回收物等資源,在建築物和未充分利用的空間中建構普通病房、重症加護病房或隔離病房。
「模組化病房」的設計針對快速運輸和組裝進行了優化,並使用環保的材料來滿足ESG的合規性,也就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
該項目是在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間所開發,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的高峰期。當時世界處於停滯狀態,工廠停工、貨物停運、醫療量能吃緊。
而「MAC病房」的建造能將當地垃圾和被浪費的資源化為拯救人們生命的物件,這組病房的開發最終被用作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心。
黃謙智表示,他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成本,這組病房的建造成本並不比使用傳統建築材料建造的病房高。
不只是「MAC病房」,小智研發也有「環生零耗機」(TRASHPRESSO )和與冠德建設合作的專案正在進行中,盼能為台灣環境保護帶來更多轉變。
根據黃謙智,「環生零耗機」是世界上第一個可移動的塑膠和織物廢料回收機。滿載的太陽能裝置可驅動機器自動清洗、切碎、熔化和模製當地收集到的垃圾。不只是減少碳足跡,「環生零耗機」也支持當地創意與工程發揮,並立即使當地經濟受益。
黃謙智說,他相信人們已經看到了永續的價值,尤其是那些靠近學校和醫院的人。為了服務更多的社區,小智研發也在努力進一步縮小服務的單位規模。
在與冠德建設合作的專案中,小智研發打造ESG創新實驗室,這裡結合了所有小智研發的知識、技術和經驗。
黃謙智說,教室使用的材料不僅是天然和可回收材料的結合,還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此外,教室還使用「MAC病房」的系統,在該系統下安裝的牆板與乾式結構的建造,使其易於拆除與改造。
小智研發邁入第17年,公司正持續努力讓合作夥伴理解永續發展的急迫性,也持續幫助政府與社區實踐ES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