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外長的南太平洋島國之行,《新蘇黎世報》發表客座評論認為,中國非常希望在太平洋海域擁有霸主地位,因為只有這樣,中國才能佔據國際貿易的主導權。為此目的,中國正在努力拉攏南太平洋的多個島國。這篇題為《北京瞄上了太平洋島國》的評論寫道:
「這些小國目前並不想同中方簽署區域性協定。但所羅門群島、斐濟和薩摩耶等國已經同北京簽署了雙邊協定。至於協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外界知之甚少。
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許多合同一樣,中國外長此行也充滿了神秘色彩,但盡管如此,王毅還是勸慰這些疑慮重重的島國領袖們『不應對中國心存恐懼』。與此同時,試圖採訪王毅的記者們卻受到百般阻撓。同這位政治家表述形成鮮明對比,北京一直在盡量掩飾他們在太平洋的所作所為。
這一切已經引起了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的警惕。因為北京的實際目的絕不是要改善太平洋島民的生活水準,而是想獲得進入和控制太平洋的機會。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這些島國相互合作的核心內容是對當地警察提供軍備和訓練,這也就使中國安全力量進駐當地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此外,中國共產黨還計劃在網路安全方面對上述國家提供支持,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將實現對當地通訊和網路的控制。」
評論作者Alexander Görlach是卡內基國際事務倫理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也是《紅色警報:為什麼中國在西太平洋的侵略性外交政策會導致全球戰爭》一書的作者。評論最後寫道:
「中國希望在太平洋獲得霸權地位,這樣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國際貿易規則了。中國的這一戰略目的已經變得日益清晰。為此,美國上周修正了對華政策中關於台灣問題的陳述,其他國家則還沒有採取這種改變認知的步驟。
俄羅斯總統普丁及其發動的侵烏戰爭充分說明,改變認知耗費的時間越長,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就越高。」
德國政府以新疆人權狀況惡劣為由,拒絕為大眾公司提供貸款擔保。此舉在德國經濟界和政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同新疆有關的德國企業,並不止大眾一家。《法蘭克福匯報》寫道,令在華德國企業陷入尷尬境地的,也並非僅僅因為柏林政府出台(推出) 的新規定。
「常駐新疆的德國大企業一共有十家,其中以大眾和巴斯夫知名度最高。這聽起來似乎並不算多,但總計5200家德國駐華企業中,同新疆有業務往來或設有辦事處的公司有數百家之多,為當地大企業提供服務的供貨商也不在少數。如果經濟部長哈貝克嚴格執行其有關新疆的新規定,即『德國企業不得同當地實體保持業務關係』,那麼很多德國企業就將無法獲得德國政府的貸款擔保。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首席經濟師 Max Zenglein表示, 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企業很難完全排除同新疆的業務往來。』
來自經濟界的消息稱,令德國企業擔憂的,還包括德國的供應鏈法以及2020年美國就新疆維吾爾人境況而出台的對華制裁法案。除此之外,中國去年夏季出台的反制裁法也相當敏感。該法規明文禁止外國投資者以人權為由撤出新疆,違者將遭到懲罰。迄今為止,尚未有德國企業受到影響。但如果來自德國和美國的壓力過大,他們不得不撤離中國西部時,就有可能會受到中方的懲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