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基於國安與人權考量,美國當局欲借鑒近期制裁俄羅斯出口關鍵技術的經驗,擴大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的出口管制,限制中國軍事及科技發展。
拜登政府視中國為美國最大的長期對手,其威脅更勝俄國。報導指出,相關擴大制裁包含增加出口管制、讓夥伴國家一同參與,並重新定義且哪些技術被視為敏感或關鍵、可能被軍方和國家安全機關運用,例如人工智慧或將納入管制。
報導也指出,美方研擬對中國策略時,不僅著眼傳統軍用技術,也考慮到中國企業在協助北京打造監控國度、在新疆與西藏等地以強迫勞動營壓迫少數民族上扮演的角色。
美國商務部轄下主導出口管制的工業暨安全局(BIS)局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表示,隨著中國日益侵略好鬥,美國需確保自身維持技術優勢,「換句話說,中國不能建構可在任何類型衝突中用來對付我們或鄰國的能力」。
美方認為,出口管制是迄今對侵略者普丁及其軍隊最成功的經濟懲罰措施。美國連同盟友限制半導體、飛機零件、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設備和其他貨品的輸入,以期拖垮俄國軍事及戰略產業。
至於因應中國的措施將更具針對性。其目標不在削弱中國經濟,而在於限縮該國取得有助軍事與科學發展的技術管道,這或許可避免武裝衝突爆發。然而對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施加貿易限制,風險遠超過針對俄羅斯。
美國企業高層警告,擴大出口管制可能嚴重擾亂國際商貿往來,引發中國以限制關鍵產品供應美國與他國作為反制。且出口管制或導致外國客戶尋找其他貨源,從而侵蝕美國長遠的科技及市場主導地位
出口管制或可成雙面刃,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指出,出口管制「處在最能保護我們民主的措施核心」,她提及對俄出國管制效果卓越,銳減九成的半導體輸入將導致該國民航機群行形如廢鐵,而中國正密切關注。
實際上,拜登政府延續並加強川普策略,以出口管制箝制中國企業。川普掌權時將中國兩大科技公司華為、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來切斷外國企業與組織取得美國技術的管道;拜登上台後更加快列管中國企業的速度,列入清單的中國實體,多被認定具軍事用途或涉及侵犯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