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氣候變遷加劇,全球受害,當各國不情願地討論地球未來時,首當其衝、面臨生存危機的島國,卻有更迫切的訴求。隨著海平面上升,沉沒只是時間問題,當國土面臨滅頂之災,島國問,國家主權如何保存?人民又該何去何從?
美聯社報導,繼上週聯合國大會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本週再度齊聚南太平洋的薩摩亞,就即將失去的海事與資源權利進行討論,並籲請各國修訂國際法,因應島國即將遭逢的巨變。
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表示,太平洋島國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占了微乎其微的0.03%,卻可能因為全球暖化後果而滅亡。「在這一世紀,許多島國將因海平面上升而喪失土地,或變得完全不宜人居。」
延伸閱讀:
淹沒了還算國家嗎?台灣友邦吐瓦魯急尋出路
事實上,許多例子已令人驚心。斐濟許多村莊,如Tokou,於2016年遭遇溫斯頓颶風(Cyclone Winston)侵襲後,逾3千海邊村民不得不遷居。
環境研究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6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1947年至2014年間,索羅門群島的6個小島全數消失,許多礁島因海岸線退縮而被迫遷村。聯合國氣候變遷跨國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今年稍早的報告,亦對海水上升與巨浪導致洪災與陸地沉沒,連帶衝擊生態系統的情況,表達擔憂。
吐瓦魯、馬歇爾群島與吉里巴斯領袖,籲請國際社會透過下列方式協助島國:保住面臨沉沒風險的國家主權;提供金援讓受災國採取調適(adaptation)措施,並協助保存其文化遺產。
聯合國大會輔助機構、國際法委員會(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8月提出了,如何確保島國主權延續的報告,內容包括讓島國的國家地位能夠以某種國際法律人格者(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註:具國際法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形式存續,即便是在喪失領土的假定下,類似教廷梵蒂岡與馬爾他騎士團(Sovereign Order of Malta)等主權實體。
今年稍早在太平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上,18個島國宣布,無論未來國土形狀與大小如何改變,其海洋疆界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疆界須取決於土地大小,此一舉措恐會與國際做法扞格,畢竟牽涉到公海,各有各的利益盤算。
在缺乏國際共識的情況下,未來這類氣候災難引致的領土紛爭,恐怕不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