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稀土是當今的戰略資源,科技產品少不了它,中國因坐擁礦藏而呼風喚雨,如今此局面或許將有所改變。瑞典12日宣布,在遠北地區發現歐洲最大稀土礦藏,未來有望降低對中依賴。
綜合美聯社、BBC報導,瑞典國營礦業集團LKAB,在北極圈拉普蘭(Lapland)基律納(Kiruna)市的鐵礦區附近,探得稀土蘊藏,至少有100萬噸稀土氧化物。瑞典產業部長將之重要性比作挖到「金礦」,顯見稀土之重要性。
不過,這項消息雖令人振奮,但其藏量僅佔全球可知1.2億噸稀土的一小部分,且預計可能要10至15年才能開採、供應市場。
稀土是17種稀有元素的總稱,從消費電子產品到基礎建設,從手機、硬碟、渦輪風機、電梯、電動車,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件。稀土開採不易,對環境有損,全球需求至2030年恐增5倍。
歐盟稀土98%來自中國,中國在稀土市場幾乎佔了半壟斷地位,為此歐盟無不積極尋求多元來源。就能源轉型而言,歐洲欲邁向綠色經濟,掌握稀土供應也是重中之重。俄烏大戰衍生的油氣供應遭俄國宰制一事,更讓歐洲再次意識到,受制於人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