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好不容易等到COVID-19疫情趨緩,消費者摩拳擦掌急著訂機票出國,但訂票的那一刻,可能會被價錢嚇得下不了手,相較於四年前,有的竟足足漲了一倍。
CNN報導,根據Skyscanner Travel Insight,亞洲今年2月票價比2019年同期貴了33%,北美與歐洲的漲幅則分別為17%與12%。
舉例而言,依據旅遊平台美國運通全球商務旅行(Amex GBT),2019年,巴黎飛上海的商務艙機票約5,650美元(新台幣171,478元),現則要掏出11,500美元(新台幣349,026元)。新加坡飛上海商務艙價格也是2019年水準的一倍之多。
為何如此?疫後成本升、人力缺,亞洲太晚解封,俄國關閉領空,都是推升票價的原因。
多數亞洲國家如日韓,皆於2022年才陸續開放邊境,中國則是今年1月才漸解封。Skyscanner副總裁Hugh Aitken表示,最後放寬禁令的地區,航空運力往往也是最後才恢復。
儘管需求暢旺,航空業者要馬上加開航班並不容易。要安排空勤及地勤人員、要協調機場、要調度飛機、要規劃航線,都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事情。供不應求,運量跟不上需求,永遠是價格上漲的硬道理。
再者,自去年俄烏戰爭開打,俄國對許多國家關閉了領空,意味航線必須重劃,航程更遠、更貴,衝擊最大的即是亞洲與北美、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航線。
如東京飛倫敦,現得飛越北太平洋、阿拉斯加、加拿大及格陵蘭,航程時間增加了2.4小時,燃料得多用5,600加侖,一增就是20%。值燃油價格高漲之際,費用不可能少。
澳洲國家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執行長透露,燃料費比2019年多出了65%。由於疫情期間空運減班,許多機組員被迫停工,現要重新上工,並不是打卡進班就好,機長得重新接受模擬器駕駛訓練,也是一筆支出,在在增加了人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