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這幾年腰斬過半,但台灣低薪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實質經常性薪資還出現負成長情況,隨著疫情趨緩及各國邊境紛紛解封,恐將掀起另一波國人赴海外的求職潮。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2021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為31.9萬人,較2020年大減18.2萬人,減少幅度達-36.4%,較疫情前2019年海外就業高峰期73.9萬人甚至腰斬過半,兩年來海外就業人數暴減42萬人,創調查以來12年最低,疫情衝擊下,全球邊境管制及防疫措施,阻絕人流移動應該是主因。
國人赴海外工作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來到最高,當年赴海外工作人數達73.9萬人,以國家地區別來看,仍以赴中國39.5萬人居多,東南亞12萬人,美國有9.2萬人,其他地區13.2萬人。
台灣人赴中國工作人數逐年遞減,但仍佔有53.4%,主要是中國有地緣關係、語言相通、成本低廉及市場大等優勢,吸引台商「西進」,2012在中國工作的人數達到高峰,有43萬人,隨中國人事、環境維護等成本提高,以及美中貿易戰影響下,台灣人赴中國工作人數也減少,而赴東南亞工作的人數增加。
以10年時間線觀察,2009年至2019年逐年增加,10年間赴海外工作者增加了7.7萬人,平均年增率為1.1%。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起赴海外工人數明顯減少,2021年赴海外工作人數僅剩31.9萬人,其中赴中國(含港澳)人數約16.3萬人,比重51.1%,較疫情發生前(2019)的39.5萬人大減。
國人赴中國工作人數從2014年起連年下滑,2021年赴中國工作人數16.3萬人,比較2011年的42.4萬人已驟減26.1萬人,減幅61.6%。不過,中國國台辦最近一再呼籲並鼓吹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前往中國參觀旅遊加強交流,如今中國已解封,經濟逐漸起飛並引起全球關注,是否會再掀起另一波赴中國工作潮?值得注意。
台灣人過去為何會積極前往海外就業呢?根據去年12月主計總處統計,台灣每人每月薪資平均數為5萬5,792元,比較香港6.7萬元、日本8.8萬元、韓國9.8萬元、新加坡13.2萬元,台灣是明顯落後。若以收入低於平均薪資占比來看,2021年低於平均薪資比重占了高達68% ,其中又以年輕人居多,就可以理解過去為何有這麼多人想去海外淘金了。
若以去年底為基期來計算,過去6年來平均薪資雖然增加了6,526元,如果加計不斷上漲的物價指數,其實薪資是沒有成長,甚至還呈現負成長情況。主計處最新數據,今年1、2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數據,實質經常性薪資依舊是負成長,年減0.34%,創下10年來最大減幅。
若以年齡層來看,2021年海外工作人數31.9萬人中,以30-49歲16.5萬人、占51.7%最多;50歲以上10.6萬人、占 33.2%;15-29歲4.8萬人、占15.1%。
以這個年齡層來分析,很符合網路上廣被人討論「七年級生買房最難?」的話題。
根據房仲業實際統計聯徵中心資料,七大縣市七年級生購屋力比一比,台北市只有不到三成年輕人可買屋,但主要是高收入的竹科新貴群聚效應的新竹地區,七年級生買屋力最高,占比高達42.9%。所以若非是科技新貴,赴海外工作者以七年級生占比數高就可以理解了,更何況是30歲以下年輕人, 想要買屋更是難上加難了!
總統蔡英文在2017年就承諾會終結青年低薪問題,這些年下來究竟解決多少?其實,國家經濟發展成果不宜由少數企業家享受成果,應該是由全民共享才對,政府應該更積極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以公權力讓員工低薪問題獲得改善,否則台灣年輕人出走海外淘金潮還是會再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