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台北綜合報導)巨星殞落!天后李玟因憂鬱症輕生離世,引發大家關注憂鬱症和自殺議題。根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0倍。精神科專科楊聰財醫師表示,當家人有自殺念頭時,除了多聆聽、理解,避免責備外,也應立即尋求專業幫助,以降低自殺風險。
- 精神疾病為何與自殺行為息息相關?
楊聰財醫師解釋,精神疾病與自殺行為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雖然並非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會嘗試自殺,但許多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下面是一些可能解釋這種關聯的因素:
- 心理痛苦: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經歷情緒困擾、心理痛苦和絕望感,這些感受可能促使他們考慮或嘗試自殺作為一種逃避或減輕痛苦的方式。
- 無助感:某些精神疾病,例如重度憂鬱症或焦慮症,可能導致患者感到無助和無望。他們可能對現狀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找到有效的應對方式,這種無助感可能加劇他們對自殺的考慮。
- 精神病症狀:某些精神疾病症狀本身可能增加自殺風險。例如,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出現幻覺或妄想,這些症狀可能導致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
- 社交隔離:精神疾病可能導致患者與社交網路的疏遠,他們可能感到孤立、被排斥或無法獲得支持。社交隔離可能使他們感到無助和絕望,增加自殺的風險。
- 高風險行為:某些精神疾病,如邊緣人格障礙或酒精或藥物濫用障礙,與自殺行為高度相關。這些疾病可能導致衝動控制問題和衝動行為,增加了自殺的風險。
自殺是一個複雜的多因素問題,其風險受到許多個體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精神健康、社會支援、生活壓力、個人經歷等。重要的是,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支援和心理健康服務是至關重要的,以減少他們面臨自殺風險的可能性。
- 台灣的憂鬱症盛行率如何?
在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憂鬱症調查指出,調查按人口比例估算顯示:8.9%的人有憂鬱症狀,約200萬人,其中重度憂鬱者,約佔5.2%,約125萬人。另根據2016年衛福部統計顯示,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以及失能,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一
高盛行率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期望、人際關係問題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因素。台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和高度競爭的環境也可能對憂鬱症的盛行率產生影響。
- 許多人有憂鬱症狀不自知?
憂鬱症是一種心理健康障礙,它會導致情緒低落、失去興趣或快樂感、能量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下降、睡眠問題等一系列症狀。然而,有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經歷憂鬱症,或者他們可能認為這些症狀是與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或其他問題相關的正常反應。以下為可能導致人們不自知憂鬱症狀的原因:
- 自我否定:有些人可能傾向於自我否定或將自己的感受歸咎於個人失敗、弱點或缺陷。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無法有憂鬱症,或者認為這種情緒是他們自己的過錯。
- 社會觀念和文化影響:某些文化對於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一定的社會觀念和偏見。這可能導致人們對憂鬱症持有誤解或忽視症狀,將其視為弱點或缺乏意志力的表現。
- 缺乏知識:有些人可能對憂鬱症缺乏瞭解,不瞭解與之相關的症狀和特徵。他們可能無法將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聯繫到憂鬱症,並且可能對求助或尋求專業支持缺乏意識。
- 內外化行為:有些人可能通過內化行為來應對憂鬱症狀,即將自己的情緒和痛苦隱藏起來,不向他人表達或尋求幫助。這可能導致他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憂鬱症狀。
- 憂鬱症與遺傳有關嗎?
憂鬱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其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遺傳因素在憂鬱症的發病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但並非是唯一的因素。不過,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的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憂鬱症,那麼他患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根據孿生研究,同卵雙胞胎中若一個人患有憂鬱症,另一個人也患病的概率會高於異卵雙胞胎。
除了遺傳因素,其他因素也與憂鬱症的發病密切相關,包括生物學因素(如神經化學不平衡)、心理社會因素(如壓力、創傷經歷)以及個人特質等。這些因素與遺傳因素之間的關係相互作用,對憂鬱症的發展和表現產生影響。
- 憂鬱症目前有哪些治療方式?
-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憂鬱症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見的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人際療法和解決問題療法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了解和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培養更健康的應對方式,並提供情緒支持。
- 藥物治療:抗憂鬱藥物可以在憂鬱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常用的抗憂鬱藥物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和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這些藥物可以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改善情緒和情感狀態。
- 身體活動:適度的身體活動對於改善憂鬱症狀具有益處。有氧運動、散步、瑜伽等身體活動可以釋放身體中的內啡肽和多巴胺等化學物質,提升心情和幸福感。
- 社會支持:獲得家人、朋友和社區支持對於憂鬱症康復至關重要。參加支持團體、與親友交流、尋求情感支持可以幫助患者減輕壓力、分享感受,並獲得實用建議。
- 輔助療法:一些輔助療法被用於輔助憂鬱症治療。例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和瑜伽等可以幫助患者舒緩壓力、促進情緒釋放和放鬆。
- 病況不佳是否與不穩定治療有關?
憂鬱症的病況不佳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個人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案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治療,但病況仍然不穩定,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 不適合的治療方法:每個人對憂鬱症的治療反應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一種治療方法對某些人可能有效,對其他人則不一定有效。如果目前的治療方法無法緩解症狀,可能需要考慮調整治療方案,包括改變藥物、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
- 藥物反應或副作用:藥物治療是憂鬱症管理的常見方式之一,但不同的人對藥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可能對某些藥物不敏感,需要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此外,藥物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例如睡眠問題、食慾改變或情緒波動,這些副作用可能影響病況的穩定性。
- 心理治療的適應性:心理治療可以是個人或群體形式的,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動力療法等。如果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合作不順利,或者治療師的方法不適合患者,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 疾病的自然進程:憂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病程可能因個人差異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支持才能達到穩定的狀態,而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波動或復發的情況。
- 當親友發生憂鬱症問題時,家屬及親友應如何陪伴協助?
- 學習關於憂鬱症:了解憂鬱症的症狀、原因和治療方法。這將使你更加理解親友所經歷的情況,並能提供更恰當的支持。
- 建立開放溝通:鼓勵親友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情緒,並讓他們知道你願意傾聽。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要試圖輕易解決問題,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
- 表達關懷和支持:讓親友知道你在他們身邊,並願意提供支持。談論他們的興趣、計劃一些愉快的活動,讓他們感到被關心和重視。
- 尊重他們的需要和節奏:每個人處理憂鬱症的方式都不同,所以尊重親友的節奏和需要。有時候,他們可能需要獨處,而有時候可能需要有人陪伴。請詢問他們希望如何被支持,並尊重他們的意願。
- 鼓勵尋求專業幫助:憂鬱症通常需要專業的治療和支持。鼓勵親友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或治療,並提供幫助和支持,例如協助尋找適合的專業醫療人員或陪同他們就診。
- 提供實際援助:憂鬱症可能會影響親友的日常生活能力。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例如協助處理日常事務、購物、烹飪等。這樣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和負擔。
- 自我保護:陪伴和支持親友可能會對你產生情緒和心理壓力。記得要照顧好自己,尋求自己的支持系統,並確保你的心理和情緒健康。如果你感到壓力過大或情緒不穩,請尋求專業的支持和諮詢。
楊聰財提醒,陪伴和支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理解。每個人的康復過程不同,但你的支持和關愛對他們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
- 當家人有自殺念頭時應該如何避免憾事發生?
- 立即尋求幫助:如果您的家人表達出自殺念頭,請立即與專業醫療人員聯繫。您可以致電當地的危機熱線、急診部門或精神健康專家,以獲取協助和指引。
- 聆聽和表達關心:展示您對家人的關心和理解。請安靜地聆聽他們的感受和困擾,避免批評或責備。讓他們知道您願意聆聽並支持他們。
- 不要單獨留下: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讓家人單獨獨處。當他們感到無助和孤獨時,有人陪伴在身邊可以提供額外的安全感。
- 避免危險物品:盡可能移除家中可能的危險物品,例如藥物、刀具或其他可能被使用的潛在危險物品。
- 尋求專業幫助: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合作,例如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心理諮詢師。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建議,並幫助您的家人走出困境。
- 社會支持:建立一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讓您的家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這可以包括親人、朋友、教會團體或支持群體等。
- 不要輕視警告信號:如果您的家人提到自殺計劃、準備或時間表,請務必將其視為嚴重的警告信號。立即與專業人員聯繫,並在等待專業幫助期間盡力保持家人的安全。
楊聰財說,及早尋求專業幫助是至關重要的,當家人有自殺念頭時,請儘快聯繫當地的危機熱線或緊急服務,尋求協助,專業人員會提供具體和適切的建議,並提供支持和指引,以確保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