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2024年) 是大選年,除了要選出下一屆總統,也將產生新國會,國人關注總統之爭外,更要關心立委的生態,萬一產生「朝小野大」的局面,政令勢必無法推動,屆時,台灣將停滯不前,一旦中國領先台灣愈多,就愈容易對台灣予取予求。
「朝小野大」的現象,曾經在陳水扁總統任內發生過,那幾年,民進黨政府主導的行政系統,因為在立法院未達半數,導致行政部門只要提出任何政策,都會受到國會在野黨多數的反對,例如軍購案、黨產案、監察委員同意權行使案等,一直受到杯葛,政策出不了大門,陷入僵局,政府只能空轉停擺,更嚴重的是,朝野互推皮球,責任政治難以釐清,選民無法追究。
在學理上,這種情況被稱為「分立政府」或「分裂政府」(divided government),意味政府的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分別由不同政黨所控制的一種政府型態。相對地,一致政府(unified government)代表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都是同一政黨所掌控,此時,行政部門推動的法案和政策,容易受到國會的支持,順利推展。
這次大選,多數人將焦點放在總統選舉上,其實,應該留意立委的選舉,才能避免又出現分裂政府的情形。
以現有選情發展來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正式宣布投入總統大選後,極可能形成「四腳督」,由於郭台銘、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都是瓜分泛藍選票,因此,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勝出的機會較高,即使藍營最後可能出現整合,變成兩組候選人,但綠營支持者的選票仍將集中在賴清德身上,情勢仍相當看好。
不過,必須當心選民出現分裂投票(Split-ticket voting),像美國總統與國會選舉中,選民將選票分別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換言之,就是將總統票投給賴清德,立委票卻投給其他政黨。選民會採取這種投票策略,目的是不希望民進黨一黨獨大,失去監督的力量,才會希望透過國會來制衡行政部門。
這種投票行為很正常,尤其是總統選情不看好的陣營,為了搶救立委選情,往往會祭出這類訴求,只是一旦策略奏效,可能再度出現少數政府的困境,也會讓等各層面的發展陷入停擺,去失國際舞台重要地位的台灣,將更容易受到中國嚴厲對待。
國人在明年投票時,不能不去思考新國會的情況,到底是要「完全執政」或是「朝小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