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成了現代戰爭的一大取經來源,台海戰鼓隆隆,中國學者也沒閒著,借鑒烏克蘭情勢,紛紛提出了倘若兩岸戰爭爆發,中國應如何抵擋全球制裁的法子。路透社爬梳了數百份文件,彙整學界的沙盤推演,讓外界一窺,中共可能採取的反制之道。
這份彙析集結中國官方附屬機構研究員的結晶,涵蓋經濟、金融專家及地緣政策分析師的看法,共參閱了 2022 年 2月(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發表的 200 多份政策報告,旨在助中國降低極端情況下遭受之衝擊。不意外,當路透社向研究人員及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等機構徵詢意見時,眾人皆三緘其口,不願多談。
向俄國借鏡
俄羅斯進犯烏克蘭後,央行 3,000 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遭到凍結,俄國銀行並被逐出全球金融報文傳送系統 SWIFT,這點令中國專家格外擔憂。鑒於中國有著高達 3 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又是出口導向經濟體,一旦遭受如此制裁,後果不堪設想。
學者的對策是,若美國依樣畫葫蘆,北京可凍結境內美國企業資產,並推出以黃金結算的債券,避免人民幣劇烈波動。開戰後,俄國央行已將黃金儲備增至 1 百萬盎司。
能源與結盟
除了金融制裁,能源、金屬與晶片產業被扼住的風險也不容小覷。俄國的反擊方式是要求天然氣以盧布支付,中國也可有樣學樣,要求鋰金屬等商品貿易以人民幣支付。
中國央行研究員也提出了類似建議,稱應加速推動國際能源以人民幣結算,弱化美元在石油市場的主宰地位。礦業學者則認為,中國應就重要戰略金屬之供應需求擬定緊急計畫,如鐵、銅、鎳等,不要步入俄國鎳產品被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暫停交易之後塵。
亦有學者呼籲中國建立新的經濟聯盟,一旦遭到美國制裁,方能以牙還牙。如中國大舉收購低價俄國石油,就能作為未來「反制裁企業網絡」的模式,讓成員國能互相交易「折扣商品」。
再來,研究人員也建議北京見縫插針,善加利用歐盟、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裂痕。畢竟,全球對中國市場的仰賴、投資之巨,超出俄國許多,要讓所有國家願意團結一致對中國出手,並非易事。
加大牽連方能加以牽制
部分分析師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有其限度,中國反而應深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鏈結,作為制裁的防護盾。一名中國期貨公司官員認為,考量到運輸、貯存大量黃金所需付出的花費與風險,黃金作為美元儲備的替代品,並不實際。
一名前中國央行顧問表示,美國不太可能拒絕償付中國手上握有的美國國庫券本金與債息。美中之間的經濟、金融關係緊密交織,「美國不會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羈絆愈深愈難脫身,在此盤算下,多名研究人員均主張,北京應擴大開放金融市場,將美國、美國盟友、這些國家的企業, 一併收入中國網中,增加制裁的代價。歐美近些年來雖致力切割脫鉤、去風險化,在自家領土打造晶片供應鏈,但這些努力都非一蹴可幾。
一名央行研究員點出,美中經濟相互滲透愈深,愈能削減美國對中制裁的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