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動物園」是各國殖民史上無可辯駁的黑點,英國博物館近年積極維護人類遺骸倫理,一具屬於非洲剛果班布蒂族的死胎遺骸,經抗議後不再做館為館藏展示,但是否繼續用於醫學研究或返還遺骸,館方表示仍在進行討論中。
衛報、Deadline報導,一部名為《英國的人類動物園》(Britain's Human Zoos)的紀錄片即將在英國BBC第4頻道播出,該片講述了現在被人遺忘,但在維多利亞時代相當熱門的西方式娛樂:觀賞殖民者從世界各地運回母國公開展示的不同人種。
知名英籍索馬利亞裔作家納迪法·穆罕默德(Nadifa Mohamed)作為該紀錄片主持人,參與調查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作為物件被帶回英國展覽的人們的故事。納迪法·穆罕默德指出,「這就像早期的真人秀節目。半數的英國人都看到(英國)的巔峰時刻。這被視為具有教育意義,是大英帝國的光榮證明,也是人們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然而,納迪法·穆罕默德與團隊在追查中發現令人震驚又反感的事實。1904年,探險家哈里森上校(Col James Harrison)將非洲剛果班布蒂族(Bambuti)的2名婦女與4名男子帶回英國展示,其中1位婦女在1906年產下1名女嬰,卻不幸胎死腹中。位於倫敦的英格蘭皇家外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亨特里安博物館(Hunterian Museum)收藏了這具遺骸,並開放人們以科學研究為由申請檢視。
納迪法·穆罕默德表示,曾與剛國民主共和國境內的班布蒂部落成員取得聯繫,部落並不知道有死嬰被遺棄在英國,還被博物館收藏、研究。在班布蒂的文化中,嬰兒只有在剛果家園土地安葬,方能安息。
納迪法·穆罕默德認為,在本案中,亨特里安博物館沒有理由保存該具遺骸,遺骸可能是在未經同意的情形下被非法帶走,「我認為當時的醫師把她(女嬰)當成了玩物。她應當得尊重,在近120年後被埋葬。」
她強調,這個故事不僅是對陳年舊俗的批判,也是將自主權還給無聲者的一種手段。
博物館與人類遺骸倫理
在西方社會,正視「人類動物園」的錯誤,向被掠奪土地與族群道歉與和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英國博物館界近來致力解決圍繞人類遺骸的倫理問題,包括對木乃伊的正名、以及頗富爭議的威爾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常設展「藥師 (the Medicine Man)」終於在2022年11月關閉。
班布蒂嬰屍並非亨特里安博物館首起相關爭議。被該館視為鎮館之寶的18世紀「愛爾蘭巨人」柏恩(Charles Byrne)的骨架,多年來館方違反死者只想海葬不願被收藏展示的意願,直到2023年初該館才宣布撤展,卻仍不鬆口是否繼續對遺骸進行醫學研究。
相關閱讀:尊重人類遺骸!英國博物館為「木乃伊」改名、撤「愛爾蘭巨人」展示
亨特里安博物館表示,在與該紀錄片研究團隊取得聯繫後,館方已將女嬰遺骸從館藏目錄中刪除,但仍將繼續保管遺骸,以備醫學研究之需,目前也尚未有計畫將遺體送回剛果。
特里安博物館發言人表示,班布蒂死嬰遺骸已有20年沒有在博物館展出,但遺骸可以用在真正的醫學研究。該館在送返遺骸有一套既定程序。首先,該請求必須是根據涉及遺骸返還的相關地區或國家法定認可的代表機構提出。在館方確認與紀錄片團體交涉的班布蒂代表是否能就此事採取行動的同時,館方也將確保與不會進行與該遺骸相關的善意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