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FUTURE VISION LAB」計畫以數位實驗建築打造的移動式戶外穹頂劇場「DOME 」升級成功,內部直徑達15 公尺的超大尺度,同時可容納超過百位觀眾,繼今年臺灣文博會讓觀眾驚艷並排隊觀賞外,第二階段精彩節目展開,將持續展演至12月24日。
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未來視覺實驗室」持續推動「FUTURE VISION LAB」實驗展演計畫,致力培育跨域人才,為創作者提供展示內容創作的舞台,過去三年已完成近百件作品展演。今年DOME在文化部支持下,除了升級尺寸,影音軟硬體歷經數次迭代開發,克服球形曲面投影的校正、融接、對位、播放控制與影像前製等多重技術之複雜度,內部與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建構25.2聲道沉浸式環繞聲場,並以雙層結構隱藏影音設備,並配合與產業界討論客製的新型態投影膜片與高解析沉浸影像投影,建立更完善配置的穹形場域,讓展演場域的體驗效果也升級。
升級版戶外穹頂劇場在今年文博會首次亮相,以總解析度達10K的「裸眼VR」效果與震撼音場,展期間吸引民眾大排長龍。自即日起至12月24日「FUTURE VISION LAB 2023」將開啟今年第二階段展期,以「SAT Fest」、「徵件」、「策劃邀請」、「校際培育」等單元呈現,「未來視覺派對」則規劃多位藝術家同台登場,並響應C-LAB聲響藝術節的實驗作品等內容,攜手國內外共26組藝術家與創作團隊,呈現風格多元的沉浸式作品,放映作品數量為歷年之最。
「SAT Fest」單元共展映7件作品,首次與長期投入穹頂劇場展演的加拿大SAT科技藝術中心(Society for Arts and Technology,簡稱SAT)串連放映,邀集來自加拿大、德國、法國等地的創作者,展出作品中,莉迪亞・雅科諾夫斯基《導論:計量經濟學》(加拿大)將曲線從經濟學理論中解放出來,帶觀眾進入充滿生氣的數據宇宙中;塞巴斯蒂安・拉布魯尼和克萊門特・普泰格納《風信子・XYZ》(法國)透過微觀視角詩意地重新看見微小卻平凡的美好事物;張味迪、戈維璐、蘇少禹《星際》(美國)以機械視覺的多尺度發掘開啟藝術想像;馬爾滕・艾薩克・德希爾《蜂湧》(德國)呈現出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土地枯竭與破壞;弗朗西斯・阿代爾・麥肯齊《蘭花與蜜蜂》(加拿大)歌頌大自然的奧秘與生命的力量、大衛・加德納《奶奶的房子》(加拿大)傾訴著記憶和失智症的故事;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迷宮》(德國)呈現出意想不到的空間視覺衝擊。
此外,12月也將匯聚多位音像、影像藝術家,共同帶來精彩的「未來視覺派對」現場演出,並策劃影像工作坊、藝術家講座等活動,相關活動細節將於官網公布,節目均採事先索票入場,固定於每週一12:00開放次週週末的活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