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2023-11-02 14:19
首次發稿: 2023-11-02 11:59
(16:23 更新影片、照片與新華社報導)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上周五(27日)驟逝,遺體定今天(2日)於北京火化,天安門降半旗追悼,香港多個政府設施也同步下半旗誌哀(上圖)。
今天也是俗稱的「頭七」,李克強去世第七天。
【运送李克强遗体的灵车上午前往八宝山公墓】
【大批民众围观送别喊“一路走好”】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灵车上午前往八宝山公墓时,沿路有大批民众围观,有人高喊:“总理走好! 一路走好! 总理太辛苦了!”… pic.twitter.com/togYK74WUr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November 2, 2023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按照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通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今於添馬政府總部、禮賓府、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口岸管制及檢查站及香港國際機場下半旗(包含國旗和區旗),以悼念已故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
已故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遺體2日火化,中國官方2日在天安門廣場等地降半旗誌哀。圖為天安門廣場內,遠處可見天安門城樓及降下半旗的中國國旗。中央社
(圖/中國網路)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2日上午9時許,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李強、趙樂際、王滬甯、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李克強遺體前肅立默哀,向遺體三鞠躬,並與李克強的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胡錦濤並未到場,以致贈花圈方式,對李克強逝世表示哀悼。
報導指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3年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
報導並稱李克強搶救期間和逝世後,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甯、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胡錦濤等,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李克強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圖/中國網路)
台灣中央社昨(1日) 引述港媒指出,北京方面處理其後事的規格,比照已故總理李鵬。此外,李克強的去世不會釀成1976年與1989年之類的「政治風波」。
香港明報1日刊文表示,由於李克強去世非常突然,官方訃告未能在死訊公布的第一時間發布,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傳言,但就目前來看,北京方面對李克強後事的處理規格,基本比照李鵬辦理,「顯示中共的喪事文化已經愈來愈程式化」。
已故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遺體2日在八寶山公墓火化,距公墓最近的地鐵八寶山站外實施交通管制並且淨空(下圖) ,人行道上除有一般行人外,也有人試圖停留圍觀(上圖) ,但部分民眾已被員警勸離。中央社
明報文章表示,李克強與李鵬訃告中的謚號都一字不差,即「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據分析,李克強的後事比照李鵬,因為兩人都曾任國務院總理,又都曾是黨內第二號人物。
文章指出,按照中國近30年的喪禮規格,除「核心」人物外,其他正國級領導人的喪事,都是不開追悼會、不全國哀悼,只在遺體火化當日舉行告別儀式,在天安門等特定場所降半旗。
所以,李克強的喪禮規格並不存在「從簡」情形。
但文章認為,李克強去世消息的發布仍有不同尋常之處,一是在初次公布死訊時,特別寫明他「近日在上海休息」,二是未如以往其他正國級領導人逝世時簡單地說「因病醫治無效」,而是寫明「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
可見,北京當局對其死訊的敏感性,是有充分估計的。
但文章指出,李克強去世後掀起的一股獻花潮與網上悼念潮,也很難釀成1976年與1989年之類的「政治風波」。
@vtchakarova Li Ke Qiang gone. https://t.co/iRdZR6hviT
— Crusader against communism/marxism/socialism ❗️ (@AzureBlueSky1) October 27, 2023
文章表示,李克強10月27日去世當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除外訪的總理李強、外長王毅缺席外,上海書記陳吉寧也未出席,顯然是前一晚留在上海指揮搶救,翌日安排靈柩返京。
但翌日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獎活動在當地舉行,副總理何立峰還專程由京赴滬,與陳吉寧等人照常出席,高層運作似未受影響。
文章表示,與周恩來逝世引發北京「四五運動」、胡耀邦逝世引發「六四風波」不同,現在中共中央高層並無嚴重內鬥,「寄望李克強逝世重演當年一幕,恐怕會失望」。
對於李克強的後事處理規格,星島日報1日也刊文提出相類似觀點。
李克強逝世消息公布後,大陸網上湧現大量悼念他的貼文,其中最多人引用的,是在今年他落任前,在國務院內部發表告別講話,他當時感嘆道:今天陽光明媚,如沐春光。「人在幹,天在看,看來是蒼天有眼!」。#李克強 #人在幹天在看 #習近平
詳細報道 ➡️ https://t.co/zMHrgepEmR pic.twitter.com/giZjyapbtz
— RFA 自由亞洲粵語 (@RfaCantonese) October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