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芮氏規模 7.6 大地震,改變了當地地貌,而這股能量究竟從何而來?專家指,可能是休眠長達 4,000 年的斷層開始活動,導致了這場震災。
日本時報報導,透過衛星影像估測,日本國土地理院指能登半島出現大規模位移,重災區輪島市地表上升達 4 公尺。日本地理學會也透過衛星畫面與空照圖分析半島沿岸 300 公里景象,發現海岸線已外推,幅度最大的地點位在輪島市,外推達 240 公尺。
東北大學地質學家遠田晉次 9 日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鄰日本海的能登半島,有多個活躍斷層,每個斷層雖短,卻形成了長達 100 公里的斷層帶,此一斷層帶的滑動,釀成了大地震。遠田說明,根據當地地質特徵,要能讓地表隆起 4 公尺,能量規模應已蓄積 3,000 至 4,000 年之久。
事實上,早在 1 月 1 日大震前,能登半島就經歷了多次小地震,或稱群震(逡發性地震、頻發性地震)。三年前,每年群震次數平均 20 次,這三年來,卻激增至 8,000 次。「當小震頻率猛增 400 倍,當然也增加了大地震的風險。」遠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