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危機,2016年有超過170個國家,共同簽署「巴黎協定」,承諾遏阻全球暖化趨勢,承諾遏阻全球暖化趨勢,降低碳排放量,力求遏阻全球暖化趨緩,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度C內。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自去(2023)年十月開始第一批實施,勢將影響國內產業。台灣計劃2025年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將達到29GW(百萬瓩),其中風電將達到5.6GW。政府在「綠電先行」的政策下,首先開放了綠電自由化,讓綠電能夠自由買賣,同時規定用電量較大的企業或機構,必須設置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設備,或購買綠電替代。
台灣的綠能不論是太陽能或風力發電,都有極大優勢,日照充裕,適合太陽能發展,離岸風電風場,從桃園至雲林,以及台中一帶外海,都有許多適合陸域風力發電的海域,風場品質名列世界前茅,也因此吸引美國、日本、德國、丹麥等國廠商來台投資風力資源,也成為資本巿場潛力十足的兆元產業。
2025年全球再生能源將超越燃煤,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力來源,美國2022年再生能源首度超越燃煤發電,顯示再生能源在美國的快速發展。國際再生能源組織IRENA評估,到2030年,再生能源產量應再增3倍,才能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近5年台灣的綠能發電取得不錯的進展,平均每年新增21.9%,成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2022年發電量首度超越核電,近8年增加7倍,風力發電項目持續擴大,裝置容量超過2.1 GW,能源轉型已有成果。風力發電裝置容量超過2.1 GW,創造可觀的綠能。目前台海已完成270座離岸風機,2025年目標560座持續努力。
綠能已形成重要產業,且是未來趨勢,氫氣能源已引起廣泛關注,台灣計劃在2050年再生能源佔比達60%至70%,石化能源搭配碳捕捉及封存(CCS)占27%至30%,氫能發電佔9%至12%,未來氫能將快速發展,在供給、基礎設施、發電、運輸和工業等方面,將迅速發展。
台灣目前氫氣進口75%,製氫的電解效率僅60%,距離80%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氫能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氫能亦為台灣發展重點;政府投入46.15億元,全力推動氫能發展,預計到2050年,氫能發電將佔整體發電比例9 %至12%,應用範圍包括工業、燃燒、綠胺肥料等多種領域。
氫能帶來商機不容低估,各企業發展的狀況包括,餘氫發電:中興電、台苯、帆宣。儲能:台泥、台肥、大亞綠泥。氫產製:聯華、中鋼、台塑化、三福。儲存運輸:台塑、上緯、南寶、德宏、聯合再生。發電:中興電、華城、士電、大同、廣運。燃料電池:康舒、高力、欣興、台達電。氫能載具:研華、車王電、三陽、和泰車。
上市櫃公司積極發展氫能,氫能概念的ESG ETF因應而生,目前有4檔掛牌,包括: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永豐台灣ESG(00888),其中2023年表現最佳的是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00878),年報酬率達31.21%。值得投資人注意。
綠能商機龐大,RE100成員估計,總綠能需求估計,需求量是台灣年用電量的1.5倍,隨著交通和工業設備電氣化,持續到未來7年,電力需求增加超過2倍,將為基礎設施帶來挑戰,創造無數機會。尤其過去5年間,風能和太陽能均化能源成本的全球基準,首度低於新型熱電廠,購買綠電,有助協助綠電轉型。
由於台灣地窄人稠,土地面積有限,發展太陽能或風力發電都有侷限,目前陸域風電已近飽和,政府已取消沿岸才能設置風電機組的限制,只要是領海都可發展,太陽光電已積極向家戶型太陽能光電發展,中租借助英國、新加坡經驗,即為典型範例,期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灣綠電產業正蓬勃發展,新兆元產業悄然誕生,既可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需求,亦可創造龐大商機,如何善加運用既有的太陽光電及風力、水力發電,以及未來的氫能源發展,以因應國際綠能的趨勢,善盡國際公民的責任,創造的商機,值得企業及投資人注意。
★投資一定有風險 • 理財請務必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