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三雄的 2 奈米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英特爾(Intel)21 日宣布,將開始生產 1.4 奈米晶片,並拿下微軟(Microsoft)訂單,要為其提供 1.8 奈米晶片代工服務,儼然是向龍頭台積電(TSMC)下戰帖。
日經亞洲、路透社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首場晶圓代工部門(Intel Foundry)活動中,揭櫫了打造 Intel 14A 晶片的雄圖壯志。「可以把它想成是 1.4 奈米技術。」
在追求先進製程之路上,英特爾屈居老三,苦苦追趕台積電與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目前二雄的製程腳步已達 3 奈米,英特爾則還在 5 奈米,三雄都在爭分奪秒,盼於2025 年前開始生產 2 奈米晶片。三星目標是於 2027 年量產 1.4 奈米產品,台積電則將時程定於 2027 至 2028 年。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有 60% 的市占率,三星 13%,台灣的聯華電子(聯電 UMC)則為 6%。
看好 AI 帶動的龐大晶片需求,季辛格在活動中重申了,英特爾要於 2030 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龍頭的決心。他同時對台積電可能受地緣政治影響一事,表達了英特爾會消弭這類疑慮的努力。
微軟 21 日成為英特爾客戶,相中了 Intel 18A(1.8 奈米)客製化晶片,訂單金額達 150 億美元。英特爾野心勃勃,預計 2024 年開始生產 18A,2025 年藉 A18 技術「重新奪回」製程技術領先地位,2027 推進至 14A 晶片。英特爾還透露,有「四大」客戶都對其 18A 晶片展現興趣,但買足了關子,並未公布客戶來頭。
不過,對於對手的積極搶進,霸主台積電一派泰然自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去年 10 月在股東大會中直言,台積電 2 奈米技術優於 18A,因較早進入市場、技術較成熟、也較具價格優勢。
微軟是於去年 11 月首次推出自家設計的 AI 晶片,盼能降低對輝達(Nvidia)的依賴。輝達藉著 AI 大勢扶搖直上,在高效能處理器的地位無人能及,卻也因此難以滿足客戶源源不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