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個高度仰賴出口的國家,繼造船及汽車產業遭中國超車後,如今台積電日本熊本廠正式開幕,也正式宣告韓國半導體產業想追上台積電,簡直是難上加難,韓國政府這下可得緊張了,未來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
韓國的外貿依賴度達到70%以上,是高度依賴外貿的國家,韓國在2022年GDP成長為2.6%,受到全球不景氣、中國的成長停滯、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讓韓國2023年經濟成長進一步縮減,國際機構普遍認為去年經濟成長可能下降至1.5-2%,但最後數字仍低於外界的預估,韓國央行今年初的統計,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4%。
韓國產業上有三大支柱,分別是造船、汽車及半導體,這三大產業均曾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但隨著中國造船及汽車業的崛起,以及台積電晶圓代工技術提升、產能不斷的擴大,韓國過去最重要三大產業優勢,如今似乎全都沒有了!
中國崛起的確是不容忽視,也是讓韓國在造船及汽車業優勢全失的主因。根據韓國政府資料,2023年前11月,韓國與中國的貿易中出現180億美元逆差,這是1992年兩國建交31年來首度出現貿易逆差,韓國過去過於依賴中國市場,當中國產業崛起讓韓國產業競爭力減弱時,貿易順差就轉變成逆差了。
就以造船工業來看,早期日韓造船業是全球巨無霸的存在,在1994年時,日韓兩國佔據全球62%市場,當時中國只有5%,韓國更曾一度超過日本成為全球霸主。但在2010年,中國成功超過韓國成為新的全球造船業霸主,但當時韓國與中國占比相差並不多,但到了2021年,中國在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及新接訂單比重,已經占據全球總量的一半,直接拉開與韓國的距離,2023年更是以絕對優勢勝過韓國。
再來看看汽車業,汽車工業過去向來也是韓國的強項,但在2022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超過韓國及德國,僅次於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到了2023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中國汽車出口量為522.1萬輛,當年度日本的出口量為442萬,雖然韓國在美國市場支撐下也創新高,但中國還是超過日韓,成為全球第一,韓國汽車工業的優勢也被中國給比下去了。
過去韓國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以中國占大宗,自從中國從2014年起大力扶植自己半導體產業發展後,不僅輸往中國產值逐年減少,半導體技術外流至中國案件更是層出不窮。如今中國半導體戰略目標是要在2025年將自給率提高到70%,韓國半導體產業想從中撈到好處,不僅越來越難,還有可能遭中國反銷!
最近輝達(NVIDIA)的AI概念效應發酵,相關科技概念股頻創新高下,包括美國、日本、台灣股市也突破新高,韓國SK海力士股價因與輝達、台積電有合作受激勵走高,但韓國半導體龍頭的三星電子股價顯得有點落寞,且韓國股市也未隨著美日台等國股市同步創新高,似乎也真實反映出韓國產業優勢不再的事實。
台積電上周六(24日)日本熊本廠開幕,就有韓媒表達三星電子會遭強敵夾擊的憂慮!韓媒指出,日本政府為順利推動台積電在日本建廠,更改實施50多年的法規,並允許全年且24小時不間斷施工,大大縮短工期,讓原本計畫花費5年建廠,最後僅僅20個月就完工,反觀韓國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建廠,5年前就已決定地點,但至今仍遲遲未動工。
韓國央行在去年12月的報告就說,隨著中國出口產品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的持續提升,韓國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的對外競爭力,同時通過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以改善當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出口結構。顯然,韓國政府終於承認,對外出口的確有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事實。
我財政部統計,2023年全年對中國出口1,522.5億美元,年減18.1%、創有統計以來的最深跌幅,使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降至35.2%、是過去21年來最低點。同期對美出口762.4億美元、年增1.6%,對歐出口422.9億美元、年增2.9%,對美、歐出口規模均創歷年新高,占總出口比重分別上升至17.6%、9.8%,分別為近21年、12年來最高。
台灣也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其中對中國的出口比重占比不小,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更是占大宗,很多人都擔心台灣半導體出口到中國,未來也可能和韓國一樣被追上來,韓國經濟出現巨大轉變,台灣也應該有所警覺!但以去年對中國出口年減18.1%,讓對中國占比降至35.2%,創下過去21年來新低來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減少,對台灣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