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工業蓬勃發展,美國已輸人一截,海軍高層近日特地造訪日本與南韓,盼爭取投資,為美國閒置的船塢注入活水,重啟建船大業。
日經亞洲報導,這一周以來,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接連赴三處船廠訪問。
南韓方面,一是全球最大、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在蔚山廣域市的船廠,一是韓華海洋(Hanwha Ocean)位在巨濟市的船廠。二者皆表達了設立美國子公司的意願。日本方面,戴杜羅造訪了三菱重工業(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位於橫濱的船廠。
戴杜羅指出,美國許多大型船塢都已停擺,但設施皆在,若能將之改為軍民兩用,對修建軍艦、商船如氨燃料運輸船,都是一大助力。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提到,若美軍艦艇能在戰區進行維修,就可將美國本土的造船廠量能專注在打造新船艦上,此舉具有戰略與產業價值。
不過,目前美國法規僅允許軍艦在海外部署時快速修復受損部位,但禁止在外地全面檢修保養。戴杜羅活化閒置造船廠的提議,無須修法,可望儘速落實。
美國海軍船艦目前由七大民營業者打造,包括義大利、澳洲兩家外資企業,亞洲資金若要進場,是有前例可循。敏感的核動力航母、潛艦,則只能在維吉尼亞州、緬因州、華盛頓州與夏威夷四處海軍船塢維修。
過去美國有 13 處公家船塢,但 9 處都已不再運作。有的改建為國家公園,有的成為貨輪站,或供海軍軍機停放,但幾處地點都有活化再造船之潛力。
中國威脅
美國的急切其來有自。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造船工業,作戰艦隊規模數預計從現今的 370 艘增至 2025 年的 400 艘、2030 年的 440 艘。
相較之下,美國海軍現僅有 300 艘船艦,高層希望能擴建至 380 艘,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公民營產能跟不上,而由於薪資問題,很難招到足夠的人手投入造船業。
美軍在核動力潛艦技術優於中國解放軍,但近年來建造速度也欲振乏力,一年只能打造 1.2 至 1.3 艘。另,緬因州與密西西比州每年約能製造 1.5 至 2 艘驅逐艦,也低於一年至少 2 艘的目標。若亞洲國家能貢獻些許造船量能,無論是資金或人力,美國便能騰出部分勞動力至敏感的核子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