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洗腎率是全球第一。台灣腎臟醫學會吳麥斯理事長表示,台灣的腎臟病盛行率推估已逾12%,雖多數人是在前期階段,卻仍有高達96%未察覺。因此,更應推廣定期抽血、驗尿,遠離三高、抽菸等風險因子,才能及早存腎本,如確診為中重度腎臟病也不要灰心,現在已有相當完善的治療資源,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吳麥斯解釋,腎臟病往往會伴隨糖尿病、心衰竭等嚴重的健康問題,據統計,每三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可能發生腎病變,若是中度腎臟病合併心衰竭,死亡風險更是常人的翻倍。而照護過程中所造成的,不僅是患者和其家屬經濟上的壓力,更是醫療體系上龐大的負擔和資源浪費。因此及早掌握腎臟狀態,不僅能延緩個人共病發生,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更能降低醫療資源的負擔與浪費,對於整體社會與環境皆有助益。
然而,台灣腎臟病的盛行率持續攀升、已突破12%,相當於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若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容易造成腎臟代謝負擔,形成長期間的高腎壓,進而引發腎臟功能下降。
吳麥斯指出,台灣腎臟病照護資源已相當充足,不過各階段仍存在未被解決的困難點。在前端篩檢上,腎功能問題需透過血液和尿液檢測得知,然而因無定期篩檢習慣,有超過9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不自知,特別是八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糖尿病、65歲以上、高血壓、亂吃藥、痛風、腎臟病家族病史、抽菸,更不該應無明顯症狀而掉以輕心。
吳麥斯表示,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追蹤腎臟功能。即便罹患慢性腎臟病也不要擔心,很多民眾誤認確診就等同於終生洗腎,其實現在已有相當完善的治療資源,輕度患者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存腎本,都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就算是中重度病程,透過正確且積極用藥,也能避免後續進入透析階段或死亡風險。
為響應今年3月14日世界腎臟日,為呼籲各界重視腎臟健康、強化腎臟病防治,台灣腎臟醫學會「腎利人生」系列活動正式開跑,將於3月10日台中、3月17日高雄、3月24日台北舉辦園遊會,現場有衛教諮詢、節目表演、有獎徵答、趣味闖關以及摸彩活動,並推出線上衛教講座,呼籲大眾一同加強對腎臟健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