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兵凶戰危,由政治大學智庫所做的兵棋推演顯示,倘若發生台海衝突,台灣的能源部門準備不足,毫無招架之力。對此安全專家、親藍退役將領力促政府儘速推動改革,加強整備。
金融時報報導,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Taiwan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首次針對民用基礎設施進行兵推,參與者囊括國內外學者 180 人。結果發現,台灣的能源儲備、電網、電力儲存設施、災害應變計畫皆不夠完善,難以因應中國的封鎖或飛彈攻勢。
連承平時期都缺電
燃煤、天然氣、石油在台灣發電佔比高達 82%,全數仰賴進口。針對民進黨欲摒棄核能、加大天然氣發電、推動離岸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政策,國民黨素有疑慮,指其太過不切實際。
這場為期兩天的兵推,是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梁啟源所主持。他提到,就連現下都常出現缺電問題,遑論戰時。唯有扭轉 2025 非核家園的政策,才能以核能作為化石燃料遭切斷時的緊急備用來源。
若台海遭封鎖
倘外力導致電力中斷,台灣民生用電及龐大的半導體產業用電都將難以撐持。兵推參與者示警,若中共攔截化石燃料運載船,天然氣數周內就會使用殆盡,故應確保電廠能以石油或燃煤發電,以備緊急之用。
台灣電網的脆弱
除了補給問題,台灣電網過於老舊及集中化特性,也都是弱點。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在如此人口、產業、通訊設施高度集中的大都會,極度仰賴南電北送的風險不可謂不大。若遭受電磁或網路攻擊,破壞輸電系統,首都恐陷入黑暗。
台灣政府正推動由產業與民生用戶端運作的分散式風電、太陽光電發電,降低傳統電網受破壞之衝擊,但梁啟源認為,政府尚須推出更多獎勵補助措施,加大供電布署。
此外,專家也疾呼國營事業台電速速檢討戰爭發生時的應變措施,目前版本上一次檢討時間已是 2007 年,早已不合時宜。若能定期演練戰時電力供應、舉辦會議納入產業意見,或有助善加規劃電力配給制度,確保軍事與醫院用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