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今(21)日公布「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7.99%,有35萬人,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占56.88%,其中女性失智症盛行率高於男性。另預估130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衛福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執行期間為民國109年至112年,本調查研究方法係以全國22縣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
有關失智症之類型分布,據調查結果顯示,前三名依序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占56.88%;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占22.91%及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 PDD) 占7.12%。
女性失智症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之6.35%;在65至69歲、70至74歲、75至79歲、80至84歲及85歲以上之年齡別盛行率分別為2.40%、5.16%、9.10%、16.00%及23.23%,顯示年齡越高失智症盛行率越高。
失智症除認知功能障礙外,亦伴隨情緒及行為症狀(BPSD),除了讓失智者產生不適感,也是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過往針對社區失智者BPSD發生率缺少實證研究數據,此次調查失智者有任一項BPSD發生率為66.01%,且隨著失智程度越嚴重,發生率也越高。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調查發現,失智者最常出現的BPSD前5名依序為,「憂鬱及負性症狀」33.37% 、 「日夜顛倒/作息混亂」32.94% 、 「恐懼或焦慮」27.75%、「重複行為」25.43%及「妄想」21.19%。
此外,串聯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失智者與無失智者相比,有較高的急診與住院風險、就醫次數及醫療費用支出。
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持續提高,推估113年我國的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120年將逾47萬人;130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