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50淨零排放趨勢,台灣產業界與政府透過發展新能源與再生能源應用進行能源轉型,以符合ESG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諸如氫能、太陽能、風能等各類新能源應用,以期減少城市交通運輸碳排,而這項理念,也體現在本周的台北與高雄智慧城市展的展覽主題中。
根據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50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更有超過260個城市、980個企業承諾淨零,顯示淨零已是全球的目標,世界正以實際行動落實淨零轉型。台灣也於2022年揭示2050淨零路徑藍圖,宣布邁向2050的四大轉型策略以及兩大治理基礎,並完成「12項關鍵戰略」行動方案,主要透過工業、商業、住宅、運輸等部門推動節能策略及投入科技研發,與全球一同邁向淨零轉型。
為協助臺灣產業切入智慧移動與新能源生態系,拓展淨零轉型商機,由國發會指導,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COMPUTEX、InnoVEX 主辦「智慧移動新生活.能源轉型新商機」趨勢論壇,22日在高雄智慧城市展舉行,現場吸引來自南台灣各類產官學相關人士,與會專家聚焦在「能源韌性」、「淨零轉型」兩大主題趨勢,為城市交通運輸與產業節能商機找出新面向。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行政長李博榮致詞時表示,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是5+2產業創新計畫的旗艦計畫,主要有兩個政策目標,第一個是推動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第二個就是推動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系。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是平台,協助串接相關資源,所以在2019年成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包括各類公協會與大小型廠商,目前已經有超過430家相關業者。
李博榮指出,亞矽近來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應用落地,從2016年開始打底,從市場、資金、人才、法規等方面向新創提供協助,再來透過各種方式協助新創加速,包括在中央政府、地方、學校的各種加速器,並且有不少新創在此階段利用疫情期間的供應鏈重組改變,出國尋找更多機會;而目前亞矽多在海外(如矽谷、東京、南向國家)設立幾個據點,提供技術、人才與市場的對接。
在「全球新能源車輛減碳商機」演講中,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洪于展分析師指出,全球道路運輸年碳排達60億噸,2030年歐盟要求新能源載具占比要到60%以上,低排放汽車與卡車將優先擁有道路使用權。而1,300萬個現有產業工作機會,也將轉換到900萬個新生態系工作崗位,因此當城市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勢必造成相關產業工作變動。
洪于展表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突破兩千萬輛,總占比超過25%,其中純電車(BEV)增加 235 萬、油電混合車(HEV)增加 171 萬、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增加 129 萬;以汽油為主要動力來源的HEV,已陸續被先進國家排除在淨零目標外,而PHEV的引擎視為馬達/電池動力增程器,與使用氫能源的燃料電池車(FCEV)引擎作用雷同。三電系統、燃料電池系統、儲氫系統是氫能電動車三大關鍵技術與成本構成部件。
考量燃料電池成本與市場規模,洪于展認為淨零運輸將會是氫能源電動車現階段主要商機,因為對於公路運輸服務業者來說,純電動車電池淨重特性無法符合長途運輸與重載車的需求,氫能反而能解決載重問題,因此商用中大型氫能電動車成為最佳選擇。在美國交通部所發布「國家運輸部門去碳藍圖」中,FCEV被明確定義主要使用在長途重型貨運中,滿足長續航、快充能的使用情境,包括韓國、日本也都大力發展重型氫能電動車與所需儲氫/加氫設備,解決公路運輸相關淨零排碳需求。
在「全球氫能載具發展現況」專題演講中,中興電工機械陳建豪策略長提到氫能已經改變世界,包括日本在國家戰略更新中計畫對氫能投資超過一千億美元,美國公布國家清淨氫戰略和路線圖,印度政府設定行業使用綠色氫目標、印度石油公司將在所有煉油廠建立綠色氫工廠,POSCO集團將在澳洲投資400億美元也包括煉鋼用氫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更以「得氫能者得天下」說明石化業者對於氫能的期待。由於氫能具備去中心化、零碳排、儲存且攜帶方便等三大特性,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
在「新能源趨勢 台灣機會與挑戰」專家座談中,與會專家講者共同分享臺灣廠商如何在2050淨零排放趨勢中,透過臺灣資通訊產業優勢,布局智慧移動淨零轉型商機,尤其是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持續成長,資通系統可透過各種能源混合搭配使用,結合智慧能源管理與儲能裝置,可有效提高城市與產業能源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