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info)報導,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15日表示,隨著海洋表層突破高溫紀錄後,全世界正在經歷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
NOAA珊瑚礁監測計畫協調員曼澤羅(Derek Manzello)表示,隨著全球海洋持續變暖,珊瑚白化現象將會愈來愈頻繁,時間拉長或嚴重時,就可能導致珊瑚死亡。
自NOAA熱壓力監測計畫於1985年展開後,有紀錄以來第4次發生珊瑚白化現象,前3次分別在1998年、2010年、2016年。從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南太平洋大片地帶、紅海等地,到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少54 個國家和地區都發現珊瑚礁大規模白化現象。
法國濱海自由城海洋學實驗室(Laboratoire d'océanographie de Villefranche-sur-Mer)研究主任Jean-Pierre Gattuso表示,珊瑚礁如哨兵一般,是最早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加上,珊瑚和共生藻的關係親密,Jean-Pierre Gattuso說,當海洋表層溫度上升時,珊瑚的養分來源-共生藻,將會被驅逐並開始白化,而這些現象並非不可逆轉,只要將珊瑚移植到溫度較低的海域,減少漁業活動、污染和人類活動,就可保育珊瑚礁。他並呼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今年2月,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示警,自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長達12個月,全球氣溫平均值已突破攝氏1.5度。
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指出,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上升攝氏1.5度時,世界上70%至90%的珊瑚礁將消失,在上升攝氏2度時,珊瑚死亡率將達99%。
2022年,一篇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氣侯期刊」(PLOS Climate)更悲觀的指出,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上升攝氏1.5度時,99%以上的珊瑚礁將無法從海洋熱浪中復原過來。
同一年,法國發展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pour le developpement, IRD)也指出,珊瑚礁雖然只覆蓋海洋表層0.1%,然而它的海洋魚類的多樣性卻是最豐富,但它卻受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干擾的威脅。
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高,且大多發育於大陸或島嶼的邊緣,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表示,全球約有8.5億人的糧食和工作要仰賴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