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睡眠噪音困擾調查」,六成受調者表示曾經因噪音被打斷睡眠,其中更有兩成頻率高達每週至少3天以上、六成認為睡眠噪音對工作、學習與生活面向已造成影響,還有八成受調者曾受枕邊人的打鼾困擾。醫師提醒,睡眠噪音除了打斷睡眠週期,也會危害健康,此外,僅一成受調者願意規勸打鼾者就醫,大眾對打鼾聲警覺性仍不足。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周昆達理事長說「影響失眠的原因,除生活因素外,環境噪音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常見的環境噪音包含車流聲、水管聲、打鼾聲等,睡眠噪音除了打斷睡眠週期、造成失眠,進而對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研究指出,長期受睡眠噪音影響者,其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四成、糖尿病罹病風險也會上升。睡眠噪音中最值得重視的就屬「打鼾噪音」,它是夜間最常見的噪音來源,一般來說打鼾噪音強度約40至80分貝,幾乎等同洗衣機運作、戶外車流聲的強度。調查發現有八成非獨居民眾曾因打鼾噪音而失眠,面對打鼾噪音,四成受調者選擇默默忍受,兩成分房睡,僅一成受調者願意規勸打鼾者就醫,醫師表示大眾對打鼾警覺性仍不足。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莊立邦進一步指出,打鼾並非單純是噪音那麼簡單,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如:睡眠呼吸中止症,且疾病越嚴重,打鼾強度就越高。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者打鼾強度更比正常人高出26倍,成夜間噪音重要污染源。
莊立邦說,臨床上打鼾聲可作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初階的衡量指標之一,近九成的打鼾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簡稱OSA,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即是睡眠過程出現週期且重複地發生上呼吸道阻塞,使呼吸間歇會中斷,導致間歇性低血氧,易使患者睡不飽、日間精神不濟,甚至對健康造成威脅,若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未治療,不僅恐加速心血管疾病惡化,相較一般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提升2.6倍,中風風險高出3倍,罹患糖尿病的機率高出4倍,對於打鼾不可輕忽。
莊立邦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體重過重、肥胖、上呼吸道結構異常、抽菸、酗酒甚至大量使用安眠藥或鎮定劑者,面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臨床已有豐富的治療選擇,連續性陽壓呼吸器、手術、口腔矯正器皆為國內睡眠呼吸中止症一線治療建議,若民眾有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如:打鼾聲大、嗜睡、高血壓等,應把握時機前往睡眠門診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