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最新研究,中國有近五成大城市正遭逢輕微至中度不等的地層下陷,隨著海平面上升,成千上萬的百姓,恐難逃洪澇威脅。
路透報導,19 日在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的一份中國衛星影像研析顯示,45% 的中國都市土地正以每年 3 毫米之速度下沉,16% 更是以每年超過 10 毫米之速度下沉。
歸咎原因,除了地下水位持續下探,「沉重」的建成環境(又稱人居環境)(註:大城市內的人造建築,built environement)也是肇因。
華南師範大學研究人員 Ao Zurui 指出,中國都會人口已逾 9 億人,就算只有一小塊區域地層下陷,也可能為居民帶來生存威脅。中國每年因地層下陷導致之損失已達 75 億元人民幣,而未來一世紀內,近 ¼ 的臨海土地都可能低於海平面,淹水將成數億人的家常便飯。
人口 1,500 萬的天津就是下陷嚴重城市,去年「突發地質災害」一度疏散數千人,開挖地熱井、水土流失脫不了干係。許多舊煤礦地區也因過度開採而下陷,當局常得為危殆的井道填入水泥加固。
事實上,此一沉痾並非僅限中國。2022 年的一份新加坡研究指,44 座下沉的臨海城市中,33 處位在亞洲。另一份今年 2 月發表的報告則顯示,全球 630 萬平方公里土地都岌岌可危。「重災區」國家包括印尼,首都雅加達早已低於海平面,遷都計畫勢在必行。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人員 Robert Nicholls 指出,危殆城市可向東京取經。1970 年代,東京曾下陷達 5 公尺,直到抽地下水之行徑遭禁止後才趨緩。地層下陷避無可避,只能研擬適應之道、興築堤壩減緩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