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當談到執政8年來台灣的改變,她表示,台灣現在更國際化了,過去我們很孤立,主要處理的是與中國的關係,但現在我們與許多國家直接互動,相互幫助,建立起貿易和投資關係。
BBC駐台北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過去幾週貼身採訪蔡總統,訪談議題廣泛,包含女性從政、婚姻平權、台灣防疫工作、台海情勢台美關係、俄烏戰爭對台影響、全球供應鏈、及總統執政八年政績等,專訪影片18日在BBC中文網正式上架。
談及過去8年所面臨來自中國威脅的挑戰,台灣靠自己、自己做決定,有一套政治制度來治理國家,有憲法及法律來規範社會,有自己的軍隊,有成為一個國家的所有要件,只是缺少足夠的外交承認。但當時機成熟時,部分國家可能願意進一步與台灣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係。
當然,中國會宣稱台灣為其一部分,並試圖利用1970年代初期的聯合國決議,但許多國家有不同觀點,因為該決議並未涵蓋台灣的未來。所以,此時此刻台灣代表著什麼,需由人們來闡釋,但最重要的仍是我們靠自己,我們是一個民主國家,享有自由、民主及進步的價值觀,並感到相當自豪。
她表示,中國是軍事大國,但已到了缺乏實質經濟成長新動能的階段,這會對中國社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目前中國有自己的問題尚待解決。現今世界在俄烏戰爭後似乎更為團結,民主國家似乎能團結起來,面對侵略的意圖,並形成有意義的嚇阻。如果能非常謹慎地處理此問題,我們仍有極大的機會維持所需的和平。
媒體詢問台灣現在比8年前更強大、更安全嗎?她表示,我們的軍事實力大幅強化是來自過去8年所投入的資源,以及主要來自美國的盟友協助。我們對打造軍事實力的投資前所未有,但仍有人要求再增加相關預算。如有需要,我們還會持續增加及擴大軍事支出,現在是有效運用現有資金,建立自己軍事實力的時刻,如此才能趕上中國軍事擴張的速度。
談及外界議論兩岸軍事力量的落差時,蔡英文說,占領台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中國領導人必須仔細衡量他們是否準備好要付出那樣的代價,我們要做的是提高侵略的代價,其一是強化軍事能力,其二是與區域盟友合作,形成共同嚇阻力量。
近年來,中國變得更具侵略性,區域內其他國家開始警覺,有些國家與中國在海上發生衝突,所以,不只是台灣,中國威權擴張也是整個區域的關切的問題,是區域內許多國家共同的擔憂。因此,大家一起表達他們的關切,明確表示不應片面改變現狀,和平穩定對區域和全世界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這就形成了某種共識
近年來,台美關係緊密熱絡,美國總統拜登曾表示,若台灣遭受攻擊時,進行「軍事介入」以防衛台灣,2022年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訪台行程更受到全球矚目,也引起中國相當大的反應。
對此,蔡英文說,任何一位台灣總統面對友人來訪及展現支持時,都沒有立場拒絕。我們長期遭到孤立,需要朋友來表達對我們的關心。所以,任何一位台灣總統都不會拒絕像裴洛西眾議長這樣的人來訪,這當然伴隨著風險必須處理。當中有許多溝通和外交努力,我無法告訴您細節,但這背後做了很多工作,以降低對兩岸情勢的影響。
當談及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蔡英文說,全球90%的先進晶片在臺灣生產,台灣掌握人工智慧這類未來科技的關鍵,這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而言就夠重要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臺灣堅定抵禦中國的潛在威脅,充分展現一個國家如何以堅定的決心保護自己免受侵略。
對於過去8年的政績,蔡英文認為我們現在更國際化了,有很多外國朋友。過去我們很孤立,主要處理的是與中國的關係。但現在,我們必須處理與世界各國的關係。與許多國家直接互動,相互幫助,建立起貿易和投資關係。
這個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真正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兩岸的一部分。所以我很高興現在我們是世界的臺灣,如果要說成就,這或許是我的成就之一。
另外,我也讓臺灣成為更好的居住地,現在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是極具競爭力的。我們的科技水準也讓人印象深刻,許多人認為臺灣是世界供應鏈所不可或缺。這不僅在於半導體業,也包括其他領域。
我也推動改革,現在我們有財務更加健全的年金制度,包括公務員年金方案,以及其他年金方案等。我改善了財務狀況,讓大家不必擔心年金的財務永續。
另外,還有軍事改革。我們讓國軍更加現代化,也更具韌性。我成功說服民眾,延長義務役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也得到國人的支持,包括年輕人,儘管他們有些怨言,但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國。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願意為國奉獻,對於服役毫不猶豫。而我們要確保他們花在軍中的時間是值得的。我們有義務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裝備和訓練,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保衛國家。其中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與軍方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全民國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