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部部長彭啟明20日剛上任,21日即召開首場記者會,大談環境業務展望,提出四大重點政策,包含「精進環評審查」、「加速碳費徵收」、「務實改善空品」和「公開首長行程」。彭啓明强調,重心將放在碳排放净零之路上,其他業務已有7、8成完成度,將與環境部同仁攜手努力。
綠色成長與碳價徵收
彭啟明認為,若想兼顧台灣經濟與綠色成長,則需明定碳價以推動净零。綠色成長包含「綠色金融」、「淨零科技」、「綠色數位雙軸轉型」、「綠色醫療」、「能源轉型」與「增加碳匯」六項需跨部會合作之項目,將採「雙部長」形式共同宣布政策。
碳費徵收是一大挑戰,彭啟明將台灣為推減碳欲酌收的碳費比喻成棍子,認為只有棍子的效果有限,因此為落實目標,應效法美、日做法,找出可與棍子並施的蘿蔔。
針對各界對碳費提出的問題,彭啟明給出回應,指出環境部已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4月29日擬定三項分別為「碳費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的草案。為確保净零過程穩定,將開放60日徵詢意見、與利害關係人討論,並再次召開商討會。
此三項法案預計於今年8月底前發布,以利被徵收碳費對象儘早規劃減碳相關事宜。另外,也期望收費對象因提出自主減碳得申請優惠費率加速減碳行動。
彭啟明指出,依已採取減碳措施企業的經驗看來,這之中的確有綠色商機。高碳排、面臨内外銷的企業或許無法與這些企業一併討論,但也無需焦慮,環境部會將不同企業要求納入考量、進一步討論。
環境部已獲行政院與外交部支持派遣人力至歐美等國,以便及時商討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國際碳費制度。
空品管控
彭啟明强調,空氣品質控管為環境部一直以來的要職,2016年起推動多項空氣污染改善工作,如今全國空氣皆有穩定改善。以細懸浮微粒(PM2.5)為例,自2016年至2023年的8年内,已取得高達32%改善率,全國年平均值下降了6.3µg/m3。
因受多條件影響,台灣各地區空氣品質有明顯差異。境外的空氣及海上船隻造成的污染,加上台灣多變的地形和受季節影響的大氣變化,使得污染源多集中於中南部地區。
對於各界要求空氣品質標準加嚴,彭啟明道:「我們會設法像擰毛巾的再擰出一點進步的可能。」環境部已整合各方面影響因素,著手商討如何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訂定之空氣品質標準。
環評審查
針對離岸風電環評審查的第三審階段,近期常有的風場重疊問題,環境部已與經濟部溝通,協調出新措施。
原本,儘管最後只有一家開發單位能夠取得風場開發權,不同開發單位仍可爭取同一風場,因此單位各自進行環評審查,出現許多不同開發單位審查同一場址,浪費行政資源的問題。新制將由環境部在第一階段初審時,就先依據審核表定之項目對開發單位進行審查,符合規定者才可被經濟部加以分派容量,再轉至環境部進行第二階段審查。如此一來,將不會出現原制度問題。
彭部長對協和電廠四接的議題表示,台電公司申請展延至2024年7月31日。至於期程是否受經濟部要求干涉,他則强調「環境部不是經濟部的環保署」。
對電廠延申出的環境議題,如「海洋生態」、「操船安全」、「港埠營運」等,環境部擬邀經濟部、開發單位、公民團體各推薦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各1人,組成共6人的專案小組進行審查討論。初審會議將供報名旁聽,並開放在會議上陳述意見。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已因「特定敏感區位」或「大規模」設置引起不少國内爭議,因此正擬修訂。除了在現有規定中,預設置發電系統在重要濕地應辦理環評外,再增加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等敏感區域及山坡地。環境部,相關部會及地方環保局已於今年5月10日對此提案達共識,預計12月底前可發布。
落實開放政府
曾為Open Data聯盟會長的彭啟明表示,非常重視開放政府,承諾將帶領環境部從自己做起,此後將於前一日在官網公開部長、次長公務行程,並摘錄拜會内容供人民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