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古生物科學期刊Alcheringa: 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昨(27)日刊文指出,澳洲科學家團隊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發現了三個新品種的單孔目動物化石,證實在1億年前,曾有多種單孔目生物生活在澳洲。
單孔目動物是現存唯一已知的卵生哺乳類動物,他們以產卵下蛋而非胎生繁殖。現存的單孔目動物僅剩鴨嘴獸和針鼴。
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AM)報告顯示,此次發現由兩位著名哺乳動物學家,澳洲博物館名譽副教授Tim Flannery與澳洲博物館研究機構 (AMRI) 館長暨首席科學家 Kris Helgen 教授共同領導。
這些蛋白石化下顎骨(opalised jaws)在新南威爾士州的閃電脊蛋白石礦場(Lightning Ridge opal fields)發現,屬上白堊紀賽諾曼期的化石,距今約1.02億至9,660萬年前。
Flannery教授表示:「今日,澳洲以有袋動物聞名,但這些新化石的發現,首次證明澳洲曾為種類豐富的單孔目生物棲地。這就如同發現一個全新的文明。」

Helgen表示,從未在任何現存的單孔目動物或化石中見過三個新發現物種的特徵組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發現物種之一,Opalios splendens,保有已知最早期單孔目生物的特徵,同時又具備了鴨嘴獸和針鼴的演化特徵。Helgen進一步補充道,牠的頜骨和鼻部的特徵更接近針鼹(echidna),但整體構造可能相當類似鴨嘴獸(platypus),也可以稱牠為「echidnapus」。
澳洲博物館古生物學策展人 Matthew McCurry 博士認為,這三個新單孔目動物屬有助拼凑出他們精彩的演化過程,稱閃電脊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多元單孔目動物的聚集地,由單一樣本發掘四種生物,表明單孔目動物的多樣性可能仍被低估。
據BBC報導,這些化石在25年前就已在古生物學家 Elizabeth Smith 和她的女兒 Clytie 挖掘蛋白石礦場的廢棄物時被發現,並將這些預估距今約1億年前的樣本捐贈給了澳洲博物館。此後這些化石便被遺忘在博物館抽屜,直到兩年前被熟悉哺乳類動物的Flannery 教授偶然發現,一眼看出它們屬於古老的單孔目動物。
也有專家認為,以此斷言澳洲曾擁有大量單孔目動物物種仍為時過早,需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