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長壽出了名,日本貓也跟著壽比南山。看準潛力無窮的寵物市場,當地新創公司推出了各種專為高齡老貓設計的「長照」產品,從食物到 AI 健康監測,要讓毛孩與飼主一同活得久久長長。
日經亞洲報導,根據日本寵物食物協會(Japan Pet Food Association,JPFA),日本的喵星人數量於 2014 年一舉超越汪星人,來到 842 萬隻。自此,趨勢持續向上,2023 年已增至 906 萬隻(日本人口約 1.23 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推升了養寵物需求,貓比狗好照料,顯然成了人類的心頭好。
被主人精心呵護的貓,壽命不免愈來愈長。日本環境省指出,2023 年,日本寵物貓的平均年來來到了 15.79歲,相當於人類的 79 歲。然而,習性使然,貓善於隱藏身體不適,隨著年齡增長,要辨識貓咪是否出現病症或其他健康問題,便成了主人傷腦筋的問題。
在此大勢下,幾間新創公司嗅到了商機。Rabo 推出了能記錄貓兒食慾等生活日常的項圈 Catlog,6 月預計推出功能,以人工智慧科技追蹤貓主子的睡眠狀況,將其數據與3萬隻貓的醫療史作比較,以便發現異常時,能及早示警飼主。
貓食公司 Uniam 亦將於 6 月推出含有益生菌等有利健康的貓零食,包括標榜能照護肝臟、腸道健康的商品,預估 2024 財政年度能賣出 43 萬份營養貓食。Uniam 已從 W Ventures、Anobaka 等創投公司籌得 5,400 萬資金,在寵物食物、居家獸醫等領域大展鴻圖。
根據 JPFA 2023 年所做的一份調查,6 成貓飼主一年來帶毛孩看獸醫的次數是 0 至 1 次。為了鼓勵飼主多帶貓咪看醫生,Carelogy 開發了一款可透過 AI 科技揪出貓咪病痛的 app。
Carelogy 攜手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以 6,000 張貓照片訓練 AI 辨識 5 種「主子有恙」表徵,如耳朵拉開或口鼻緊繃。這家公司還打算擴增功能,追蹤貓兒疑有痛楚的表現、喝水狀況等樣態,以便瞭解其健康概況,讓貓奴能將相關報告提與獸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