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29日公布全台攤販數僅剩23.3萬攤,創下35來以來的新低,且最近5年攤販從業人員大減11.8萬人之多,幾乎同一時間,台灣外送員人數卻暴增高達14萬人之多,不禁讓人懷疑,難不成大部份攤販從業人員都轉去做外送員了嗎?
主計總處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攤販數僅剩23.3萬攤,寫下1988年統計以來新低,也較上次調查劇減7.4萬攤、減少幅度為23.95%。去年6月底攤販從業人數35.7萬人,5年間減少了11.8萬人、減少幅度24.88%,其中女性占5成4,5年間減少6.7萬人,男性也減5.1萬人。
人力銀行業者去年8月發布的資料,外送員3年來人數暴增10萬人。但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統計,2019年全台外送平台共有4萬5,129人,但到了2022年底卻已增加到18萬5,347人,短短4年增加達14萬人、暴增幅度高達3倍。
主計總處針對攤販大調查是每5年發布一次,針對去年攤販數23.3萬攤,比5年前減少23.95%,從業人員也大減24.88%,是35年來最大減幅。主計總處的說法,是因為疫情、網購、以及外送平台的加速發展所致。
新冠肺炎疫情正式宣告結束,但這3年多來的防疫政策,人們外出需要戴口罩,外出用餐也有很多限制,連帶住宿、餐飲業無薪假人數大增,最高峰多達1,120家住宿及餐飲業實施無薪假,波及人數將近2.7萬人,直到疫情限制陸續解封後情況才好轉。
不過,當住宿、餐飲業開始準備復興,老闆們開始召回以前的夥伴時,卻發現這些人都不願意回來了。台北華國大飯店就曾對媒體表示,餐廳「超級」難找人,尤其是外場員工,非常難找,即使目前薪資已經比過去增加15%,還是有很多基層員工不願回來。
疫情期間外送員人數增加,解封後外送員人數又不減反增,很多人都說外送員增加是否是其他行業缺工的元兇?或許疫情的爆發改變了從事外送員的職涯規劃,但這些人為何在解封後又不願再回到服務業呢?
歸根究柢,應是服務業的薪資水準太差了吧!有一餐飲業服務超過30年的人就說,餐飲業「環境太惡劣了!」每天炒10盤菜跟炒100盤菜,都是領一樣的薪水,餐飲業薪資低留不住人,同事離職後留下來的人要做兩份甚至三份工,付出跟收獲不成正比,讓人不敢留在餐飲業工作。
跑外送雖然收入沒辦法很高,但高彈性、高自由的工時,多勞多得,比起傳統服務業「高工時低薪、沒有加班費、同工不同酬」的情況,起碼是比較平等的。外送員人數增加就是供需問題,「當服務業無法提供好的勞動條件,外送員人數就會增加」。這就是為何服務業很多行業都還在缺工,但外送員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的原因吧!
為何攤販從業人員也會大為減少呢?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自2022年7月到2023年6月,全國攤販年營收3,954億元,平均每攤營收169.4萬元、利潤53.3萬元,減少幅度分別減3.64%及7.3%,所有類別攤販營收、利潤均出現「倒退嚕」情況。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攤販數12.5萬攤,占比高達53.61%,但平均每攤年營收152.5萬元、利潤54.5萬元,僅略高於平均值。
每攤平均年獲利53.3萬元,若以一年12個月計算,平均每個月利潤也就只有4.4萬元。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其實外送員月薪也沒想像中好,中位數落在3.6萬元左右。攤販每月利潤4.4萬元看似比外送員的3.6萬元高,但每攤工作人員僅一人還好,超過一人利潤就不如想像中來得多了,從事外送得到的薪酬或許還比較穩定!
台灣服務業長期以來都是低附加價值,只能靠壓低成本,或是「把一個人當兩個人來用」,透過長工時來壓低成本來創造利潤。勞工覺得工作回報被剝削、壓榨,想要拿回更多自主權,很多人選擇去送外賣,看似是自由的選擇,但其實對個人職涯發展、退休生活、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勞動力發展,都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