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在歐洲成長驚人,但歐洲汽車大廠不但沒有要求歐盟對中國製電車提高關稅,反而還建議歐盟不要提高關稅,以防中國報復。
據金融時報報導,跟去年相比,中國製的電動車在2024年第一季註冊數量,比2023年多了23%。根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分析,今年第一季在西歐(含英國),就註冊了119,300輛中國製電動車,進口的電動車有1/5是中國製。研究公司創辦人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指出,汽車大廠一直在中國生產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製電動車利潤可觀。
目前歐洲市場是中國電動車出口的最愛,畢竟歐洲10%的關稅相較美國100%的關稅優渥太多。在4日前,歐盟會針對中國電動車是否因政府補助取得不公競爭優勢提出調查結果,同時也會公布要如何處置,而目前猜測是很有可能會提高關稅。專研究中國的諮商公司 Sinolytics 執行長孔弼永(Björn Conrad)表示,所有人都在等待預期的關稅決定,還有之後必然的中國報復。
西方與日本品牌,含特斯拉、福特、本田與福斯,佔第一季中國製電動車註冊總量的54%,剩下都是中國品牌如比亞迪(BYD)或是上海汽車集團手中的 MG 。在中國生產電動車成本十分低廉,導致特斯拉與雷諾(Renault)等西方汽車公司,選擇在中國生產成品後海運至歐洲銷售。瑞士銀行(UBS)分析師指出,比亞迪相對傳統汽車大廠,有25%的生產成本優勢。
西方汽車大廠對中國市場銷售與生產的依賴,讓他們對中國報復擔憂,使得許多汽車廠的執行長反對全球對中國製電動車提高關稅的趨勢。從特斯拉、賓士到福斯,各大廠牌的執行長都出聲反對歐洲或美國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
有些車廠為了規避預期的歐盟關稅,已經開始行動了。比亞迪開始尋找第二間歐洲廠的場址,中資的富豪汽車(Volvo)也開始在比利時根特巿(Ghent)的廠房生產自家的電動車。而在高關稅的前景下,讓想要提高市佔率的車廠,不能依賴進口中國製電動車。
施密特稱,2024年是中國打入歐洲市場的最佳時機,但是進入市場的窗口已經要關上了。分析師也表示,即使歐洲汽車廠的執行長擔憂中國電動車進來大殺四方,中國電動車進口日後應該會放緩。 匯豐銀行(HSBC)的汽車分析師汀道爾(Michael Tyndall)認為,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有限的知名度,可能使市佔率成長減緩,而且歐洲消費者要的,未必與中國汽車品牌做的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