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60位國際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地球系統科學資料》雜誌上發表新研究並指出,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現象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據儀器測量,2014年至2023年氣溫增長了攝氏0.26°C,且快接近《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力求將氣溫增幅壓在攝氏1.5°C以內的界線。
「日內瓦論壇報」(La Tribune de Geneve)、法蘭西 24(France 24)報導,由來自44個機構、59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為基礎,重新更新主要氣候指標,作為今年11月,推進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的氣候談判。
研究指出,與工業化前相比,這10年間,人為造成的暖化已達攝氏1.19°C,和前一份發布的報告相比,氣溫有明顯上升 (2013-2022年氣溫增長攝氏1.14°C)。
研究提到,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比1850到1900年的氣溫平均值高攝氏1.43°C,其中1.31°C是人類活動所致,其他暖化現象,是聖嬰現象(El Nino)引起,太平洋中部自然、暫時暖化,而改變全球氣候。
氣候暖化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結果,其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燒所致,如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水泥生產、農業和森林砍伐。研究顯示,自2013年到2022年,這十年間,碳排量都刷新紀錄,相當於每年排放5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2022年當年還有5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科學家指出,另一個效應造成暖化,是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引起的冷卻減少。有些懸浮粒子可反射太陽光,或和水分子凝結形成某些雲,有助降溫。然而,這些懸浮粒子正在持續減少,因此不在掩蓋部分暖化現象。
CICERO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科學家Glen Peters告訴法新社,空污管制是主因,首先是在歐洲和美國,最近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他還說,有些研究人員甚至希望實施更嚴格的海運法規,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研究的另一個結果是,《巴黎協定》規定可用於維持將全球暖化氣溫升幅不超過1.5°C,50%可能性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排放上限,正在迅速耗盡。
IPCC估計,2024年年初,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00億噸,而2021年的評估為5,000億噸,若以目前的速度計算,這相當於五年的排放量。
科學家認為,這是關鍵10年。他並指出,如果沒有大型火山爆發造成的降溫,預計全球暖化將在未來10年內達到或超過 1.5°C。他們還說,我們預計全球排放量達到高峰後,並將開始大幅下降的10年。
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Pierre Friedlingstein向法新社解釋說,「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比2000年要慢,但仍在增加中」,只要「濃度繼續增加,氣候變暖也隨之增加」。他強調,「只能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