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周刊Scientific Reports於6月12日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2021年在澳洲昆士蘭州發現的史前生物遺骸為新翼龍品種,命名為Haliskia peterseni。
翼龍(pterosaur)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表示,翼龍是具飛行能力的爬蟲類。他們演化成了幾十種不同物種,且大小差別巨大。科學家長期以來對翼龍在進化樹上的位置意見不一,但目前主流理論認為,翼龍、恐龍與鱷魚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同屬名叫主龍類(archosaurs)的群體。
翼龍是三種能飛行的脊椎動物中,首個能飛行的物種。它們大約在2.3億年前出現,而鳥類則在大約1.5億年前出現,蝙蝠則在大約5,000萬年前出現。
翼龍曾是活躍於地球的爬行動物。它們在超過1.5億年的恐龍時代中持續興盛,也隨著時間推移,從早期的身體相對矮小、健壯、尾巴很長的可飛行爬蟲類,漸漸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物種。
6,600萬年前,翼龍隨著霸王龍等大型恐龍一同走向滅絕,並未留下後代,只留下化石。但與其近親恐龍相比,翼龍留下的化石數量不多。其主要棲息地不易形成化石,因此翼龍化石時常不完整。
Haliskia peterseni
化石位於1億年前被海水覆蓋的澳洲昆士蘭州(Queesnland)西部。
據路透、BBC Wildlife雜誌報導,前酪梨農夫、現海洋化石博物館Kronosaurus Korner館長、尋獲化石的Kevin Petersen表示,「Haliska的翼展約4.6米,肯定曾是非常兇殘的掠食者。」
Haliska約生活於在1億年前,比2019年宣布的翼龍新品種Ferrodraco早了500萬年。
它們在海上翱翔時曾掀起驚濤駭浪,因此Haliskia意指「海幻影」。
根據頭顱形狀、牙齒排列及肩胛骨,研究小組鑑定標本為一群居於世界各地的飛行爬蟲類,安漢格拉(anhangueria)翼龍。
研究小組組長、同時也是研究報告主作者Adele Pentland表示,Peterson的發現是澳洲有史以來找到最完整的翼龍樣本,其中包含下頜骨、上頜骨頂端、43顆牙齒、脊椎骨、肋骨、以及來自兩片翅膀與一條腿的骨頭。另外,Pentland說道:「化石還包括非常細、非常脆弱的喉骨,顯示它擁有強健的舌頭,幫助不是魚類和頭足類(cephalopods)。」她表示,對保存完好的喉骨感到非常「震驚」,因這部位的骨頭「跟一條義大利麵一樣細。」
Pentland表示,此項發現別具意義,因為多年以來,普遍認為澳洲存在非常少的恐龍時代生物化石。Haliska的發現將為人類揭露更多恐龍宰制的地球中生代時期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