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州衛生部 (MDH)表示,近來兔熱病(tularemia、rabbit fever)病例明顯增加,以貓最多,今年迄今已有7例案例,由於其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又可能透過空氣傳播,疫情恐威脅到各種動物和人類。
兔熱病是一種由土拉倫法蘭西氏菌所引起的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又稱為野兔病、鹿蠅熱、大原病、法蘭西斯氏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致死率高達5至15%。家中寵物通常是因為狩獵染疫的囓齒類動物、或被蜱蟲、蒼蠅叮咬而感染。
據衛生部門稱,每年平均有7例動物染兔熱病病例,但去(2023)年累計通報21例;今年迄今有7例案例。
動物染疫後的症狀包括高燒、虛弱、食慾不振、皮膚或口腔潰瘍、淋巴結腫大。衛生部門警告,由於其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而人類遭到感染的主因是接觸患病動物。
人們也可能會因遭到蜱蟲和蒼蠅叮咬,或受感染的寵物貓咬傷、抓傷,以及接觸患有兔熱病的動物而感染兔熱病。據當地官方統計,明尼蘇達州每年約有6例(以下)的人類兔熱病病例,所幸兔熱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2024年5月,一名拉姆西郡(Ramsey County)民眾遭到流浪貓咬傷後感染;6月有一位亨內平郡(Hennepin County)居民於割草時因踩到動物屍體而感染。
衛生官員表示,人類兔熱病的症狀包括發燒、皮膚潰瘍、淋巴結腫大、頭痛、發冷、關節、肌肉疼痛或噁心。症狀通常在接觸後3到5天出現,但也可能在接觸後第2天,甚至潛伏期長達 14 天。
衛生部門建議飼主應將貓養在室內,並且不要讓寵物捕獵小動物,並讓寵物定期服用蜱蟲預防藥物。若寵物出現疑似兔熱病的症狀的應由獸醫進行評估。民眾外出時應使用防蚊液,避免碰觸野生動物,如需必要請先戴上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