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6月中旬到紐西蘭、澳洲及馬來西亞訪問,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北京不再滿足於遏阻台灣獨立,習近平正尋求促進統一。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李強上週訪問馬來西亞時,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表示,大馬堅定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
據中國宣讀稿,2023年3月,安華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並未使用支持中國「統一」台灣的措辭。
西方觀察家近年來發現,中國和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意指開發中國家)和其他國家領袖互動時,無論是和李強或習近平會晤,他們都在會面中提到「統一」,安華則是最新加入這個行列的國家領袖。
中國長期以來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都建立在對方認知只有「一個中國」的基礎上。然而,從北京最近和其他國家互動中,明顯透露其要求不只如此。
今年4月,南美洲國家蘇利南(Suriname)總統桑托希(Chandrikapersad Santokhi )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時表示,蘇利南將繼續「堅定不移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中東國家巴林(Bahrain)國王哈麥德(Hamad bin Isa Al-Khalifa)等一些人也曾表示,他們支持「和平統一」(peaceful reunification)。
其他國家,如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總統恩格瑪(Teodoro Obiang Nguema Mbasogo)和埃及(Egypt)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等國家元首則表示,他們支持「完全統一」(complete reunification),但沒有對如何實現此目標多做贅述。
1974年5月,馬來西亞與中國建交時,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認知到」(acknowledge)北京立場,就是台灣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舉和全球其他國家奉行的「一中」政策一致,對台灣的立場都以不「承認」、「支持」或「背書」。
美國認為,只有一個實體叫「中國」,但對其主權一事保留模糊空間。不過,安華明確支持「統一」,似乎更靠近北京的立場。
巴基斯坦(Pakistan)總理夏巴茲.夏立夫(Shehbaz Sharif)、巴林國王哈麥德(King Hamad)、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以及赤道幾內亞總統恩格瑪等一些領導人都表示支持中國「原則」,這是個微妙但至關重要的措辭,暗示他們支持北京聲稱台灣是其中一省的立場。
華盛頓的分析人士表示,去年11月,習近平到美國加州(California)伍德賽德(Woodside)與總統拜登(Joe Biden)見面之前,他們就開始注意到措辭的轉變。
據中國宣讀稿,今年1月,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在都柏林對來訪的中國總理李強表示,愛爾蘭始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並「希望中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瓦拉德卡後來修正這一說法,並聲稱作為歐盟成員國,愛爾蘭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表示,安華的聲明有「許多令人不安的跡象之一,不僅凸顯習近平對台灣態度會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北京未來幾年對賴清德政府的施壓將有增無減」。
蕭良其指出,北京戰略的轉變始於台灣前總統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後半段。北京不再單單尋求其他國家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認可,而是讓他們採取行動積極支持其「統一」立場。
蕭還說,雖然中國要迫使大國讓步更具挑戰性,但「小國更難抵抗北京的壓力」。實際上,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麼,還需要仔細和密切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