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熱潮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今年上半年台股表現居亞太地區之冠,飆漲達28%,房市熱度創11年新高,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5.5%,下半年通膨壓力沉重,且不少傳統產業陷於困境,如何穩定經濟平衡發展,挑戰嚴峻。
台股大漲
今年上半年台積電大漲63%,鴻海漲幅亦達105%,成為推動台股大漲最重要的兩檔AI概念股。今年台股表現很可能受到人工智慧潮的推動,持續走強,帶動工業、材料和公用事業,如綠能、水力等諸多公共建設題材。
台灣綜合研究院最近修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達3.57%,全年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最高峰落在第一季。然而值得警惕的是,AI熱潮仍是由美國企業如輝達等掌握,台灣資通訊視聽產品,以及半導體產業出口雖旺,經濟發展卻仍將受到國際經濟因素影響,以致石油及原物料上漲,導致今年國內輸入型通貨膨脹將持續發生。
通膨影響人民生活
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5%,為15年來次高,較原預期高,行政院主計總處原預估今年物價漲勢將回落趨緩,全年CPI年增率可望降至2 %以下,但是1至5月累計CPI年增率已達2.24% ,全年度要降至2%以下恐怕不容易。
台經院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29%,CPI年增率可能達到2.13%,高於主計總處預估。由於外食費、房租、油電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膨將成為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民間消費成長動能穩健,投資成長卻因傳統產業低迷,不如預期強勁。
中華經濟研究院對於今年CPI的預估,可能達到2.3%,已連續兩年通膨率超過2%,將對人民生活造成沉重壓力。今年下半年物價壓力,恐將受到航運、天然氣、金屬等,價格持續上漲,通膨恐比上半年更嚴重。
不動產交易熱絡
根據不動產吉家網統計,六都與新竹今年第一季年增幅各為5.49%至12.6%,漲幅最多的麻豆高達23.04%,觀音19.01%,竹市17.53%,三峽17.36 %,台南東區14.01%。以高雄地區為例,今年上半年,大樓預售實登戶數達8,119戶,新成屋戶數3,637戶,總計11,746戶,比去年全年的11,295戶,還多451戶,火熱程度可以想見。
六都第二季買賣移轉棟數為7.36萬棟,上半年累計移轉13.65萬棟,年增28%,六都均創下歷史最高或次高的紀錄。政府打房成效受到質疑,央行5次限貸反而扭曲房市,效果不彰。
傳產不景氣
另一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經濟發展失衡。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在護國神山領軍下,資通訊及半導體產業外銷暢旺,但傳統產業如石化、鋼鐵仍深陷不景氣壓力,尤其國際油價、天然氣、金屬價格持續上漲,加上化肥上揚,影響農產品生產成本,造成不景氣壓力沈重。
傳產石化業出口84.4%銷往中國市場,由於對岸業者產能陸續開出,加上經濟不景氣,民生消費市場萎縮,又中止12項石化產品ECFA關稅減讓,導致石化業不景氣已連續超過2年,如何協助產業轉型,向高附加價值塑化原料產品發展,並開發新巿場,已成當務之急。
鋼鐵、水泥產業亦然,過去依賴中國市場需求,如今對岸鋼鐵產能已占全球鋼鐵產能超高一半,產能外溢全球,低價傾銷,影響各國鋼鐵產銷秩序。台灣鋼鐵業如用低價競爭,根本不敷成本,鋼鐵業正積極推動「二軸三轉」,包括高值化的精緻鋼廠、發展綠能產業,並透過數位轉型、低碳轉型、供應鏈的轉型,帶動鋼鐵業復甦。
中國水泥產量超過全球亦達5成以上,過去台灣水泥業依靠對岸市場的需求,如今必須積極轉型成綠能產業,或向土耳其、葡萄牙等國家市場發展,方有機會另創新機。
半導體為主的科技業正創造台灣可觀商機,但通膨影響人民生活,傳產業低迷不振,形成經濟發展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畸型現象。政府要務為抑制通膨,協助傳產轉型,開發新巿場,邁向高值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