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兵凶戰危,金融時報披露,台灣政府預計今(11)日就會將民防強化計畫上呈總統賴清德,內容涵蓋基礎建設與民生必需品準備,以因應潛在中國威脅。
內部人士透露,賴清德上任後,將民防改革視為優先要務。該計畫涉及幾大方面,包括增加食糧與能源儲備,擴大緊急醫療量能,強化通訊社施等。一言以蔽之,倘發生緊急事件,不僅軍隊要能打仗,社會也要盡可能維持正常運作。
報導指,2022 年爆發的俄烏戰爭,「驚動了」蔡英文政府,全面檢討整備,將義務役恢復一年期,加強抵禦入侵之韌性。但專家指,戰事若起,現今的準備仍遠遠不夠。
從細的來說,敵方來襲時,會將學校禮堂轉為避難所。此外,會擴大產米量能及食物貯存,並開鑿水井,確保供水無虞。為提高食物配給效率,官員更考慮由 24 小時營運的便利商店發放食物。畢竟,台灣便利商店密度之高,每 1,700 人就有 1 家,確實不能小覷其應急救濟功能。
另,醫院要能備戰大規模傷員湧入,而低軌衛星(如馬斯克的星鏈)之布署,也是海底電纜若遭切斷時的必要通訊網絡。
軟硬體設施是一回事,更大的挑戰則是來自指揮架構及流程之改革。
內部人士坦言,官員終於意識到了,2022 年在國防部之下設立「全民防衛動員署」,是一大失策。因,國防部並無指揮其他部會的權力。「多個兵棋推演及防衛整備評估結果都一再點出了,政府部門、民間、軍方之間協調不良的弊病。」他說道。
目前而言,承平時期,重大災難因應與民防安排是內政部職責,但戰時則由總統下達緊急命令,將相關責任轉至國防部。一名高層表示,刻正討論如何改進災難救助機制,建立明確清晰的指揮鏈,可依承平或戰時彈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