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動綠保標章和農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今日(8/6)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農友們使用手機APP「iNaturalist(愛自然)」,開創田間生態觀察攜手公民科學的嶄新時代,讓農友們用手機就能寫農場生態日誌。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表示,多年來一直在推廣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價值。這次與慈心基金會合作,鼓勵農友使用 iNaturalist APP,將田間的每一個生物瞬間都即時記錄下來,取代傳統的紙本紀錄。不僅能讓消費者知道購買的農產品在友善生態方面的成果,有助於保育農田生物多樣性,還能讓農友們在從事農田工作時體會到永續農業的喜悅,也希望社會大眾和企業界能夠認識到綠色保育農田的生態價值,支持這一友善耕作的永續行動。
生多所說,近年來,慈心基金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截至今年6月30日,全臺已有626位農友在935.5公頃的農地上通過審查並獲得標章,保育著至少46種物種及其棲地。
慈心基金會表示,臺灣有 55% 的珍稀物種生活在保護區以外的地區,包含農田、淺山與濕地,若能有效整合農友在田間觀察物種活動的資訊,將能為臺灣生態調查提供極為珍貴的紀錄。現在,農友們可以用手機記錄自家農場的每個角落,目前已有22個綠保農場記錄了8,510筆田間野生物資料。
慈心基金會還說,農田環境擁有眾多珍稀物種,但因面積廣大,一般生態調查不容易觸及。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政道於2017年完成iNaturalist中文化,加入物種的臺灣俗名,更方便查詢及辨示。後更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建立「愛自然-臺灣(iNaturalist Taiwan)」,號召更多公民科學家加入調查行列,共同保護臺灣生物多樣性。
iNaturalist APP是一款國際通用的公民科學應用程式,只要用手機將生物拍照上傳,就能夠透過其他公民科學家的鑑定或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幫助用戶識別物種,讓農友們知道田區中有甚麼種類的生物,輕鬆建立專屬的農場生態日誌,公開透明地呈現農場的生態現況,供大眾查閱。截至2024年6月底,已逾600位農友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