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近日因2024總統大選期間政治獻金疑似申報不實陷入風波,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昨日(8/17)向朝野立委或內政部、監察院喊話,呼籲盡速提案修改 16 年未全文修正的《政治獻金法》。
公督盟表示,與目前政治獻金爭議最為相關的,就是應限時公開給民眾檢視的大額政治獻金的捐贈與支出,而法規或揭露平台未完備以前,候選人也應自主揭露、公開大額政治獻金即時資訊,不僅爭取選民信任,也可促使民主選舉機制更加完備良善。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台灣《政治獻金法》上次全文修正至今已超過 16 年,當中的法律漏洞使民眾無法確實掌握政治獻金的流向。而現行條文無法管轄到政黨初選,罷免案領銜人、被罷免人等政治獻金的收入與支出,也無法完全杜絕境外勢力利用政治獻金干涉大選。
張宏林提到,參考美國政治獻金的制度,只要收到單筆超過1000美金的捐款,就必須在20日內做特別報告申報,而政府在收到申報的48小時就需公開上網。相比我國《政治獻金法》的規定,最晚須等選後九個月才能查詢到政治獻金的申報狀況,美國的制度讓選民能在選前知道候選人的政治獻金來源,並對可能引起爭議的捐款提出質疑,提升民眾對選舉公平的信任。另外,值得我國政府機關參考的部分,還有美國規定獻金金額超過5萬美金就必須電子申報,實現即時公開資訊的可能。
公督盟認為應限時公開大額政治獻金捐款與支出,朝野政黨或內政部應提案修法讓 10 萬元以上支出在兩週內公布,供選民參考,藉此深化公民監督機制。
完成修法之前,公督盟指出,監院應於「政治獻金公開查閱平臺」新增自主揭露功能,讓有意願的候選人自行登記公開政治獻金的即時資訊,確保公民都能了解政治獻金的流向,並做為投票依據,還可藉此降低財團對候選人的影響力,實現更健康的民主生態。對於監察院來說,也能降低處理申報資料的人力,讓監察院更有法源依據處理公開資訊的問題。
公督盟認為,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公開透明」,過去在推動政黨協商不應只在密室裡討論,而應該透過公開轉播來達成公開透明,而立法院從第九屆中,開始朝野黨團協商的轉播,更是陽光照進立法院最好的例子。
立委每年必須審議 2 兆中央政府預算與 5 兆國營事業預算,而考察經費則是每年多達兩千萬。即使將眼光放到地方政府上,九合一選舉所投出來的民代、議員及縣市首長,公督盟認為,如果在選舉前,大家能及時掌握大額政治獻金的收支,不僅可以避免弊案或假帳問題,還能夠讓人民有足夠多的資訊,將手上的選票與民意託付給最適合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