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賀錦麗和川普的辯論落幕,雖然台海議題至關重要,但令國人意外的是,台灣議題僅在會中被提及一次,顯示不論民主黨、共和黨都不希望此時受到中國因素的影響,進而衝擊到這次總統大選,所以都刻意淡化台灣色彩。
全球矚目的賀川辯論落幕後,一般認為賀錦麗的表現超乎預期,川普反而落入下風,因此,這次總統大選很可能不會再有下一次辯論,但不論上一次的拜川辯,或是這一次的賀川辯,台灣始終不是焦點。
拜登和川普在今年6月底的辯論會上,長達90分鐘的唇槍舌戰,完全沒有提到台灣;前幾天剛上演的賀錦麗與川普辯論中,也只提到台灣一次;內容大致是在美國對中政策交鋒時,川普強調將對中國課徵更高關稅,賀錦麗則批川普當政時出賣美國,所推政策「到頭來把美國晶片賣給了中國」,促進中國軍事現代化;川普則稱中國買的晶片來自台灣,因為美國幾乎沒在生產晶片了。
從賀川辯可以發現,全球地緣政治的關鍵區域,仍然以俄烏和中東局勢為主,因為這些地方正處於戰爭狀態,反觀台海和南海的情勢雖然緊張,但不是美國優先處理的對象。而且,在提及中國的議題上,賀錦麗和川普多數時間都鎖定在兩國相互往來的經貿議題上。
這是因為美中經貿直接影響到美國內政,所以雙方的貿易量、關稅等,都會衝擊到美國市場,連帶使得各項經濟指數起伏,最關鍵之一是失業率高低,因此,包括川普和賀錦麗都必須對中國展現強硬的態度,至少是在經貿層面。
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除了經貿外,另一部分是外交和軍事層面,這些內容涉及到台灣,也涉及到俄烏戰爭。因為美方不希望中國支持俄羅斯,導致戰線愈拉愈長,讓美國必須投入愈來愈多的資源給烏克蘭,這只會拖垮美國經濟和預算。
同樣地,一旦台灣議題被端上檯面,很可能激怒了中國,使得中國對美國展開其他的報復行動,尤其是經貿層面,這使得共和黨與民主黨都必須小心因應台灣議題,避免挑動中國的那條敏感神經。
例如,民主黨在今年競選黨綱中放入台灣關係法、三項公報、六項保證,目的也是為了降低北京疑慮,也等於是向中國表態不會更改台海政策。
畢竟,不論是賀錦麗或川普、民主黨或共和黨,贏得總統大選才是當務之急,而中國因素影響選民投票遠大於台灣因素,台灣問題自然在美國總統大選被淡化,但這不代表台灣議題不重要,因為美中台關係始終是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