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處潮濕熱帶,到處又是綠化的公園與廊帶,但卻幾乎沒有蚊子,新加坡政府是如何做到?駐星代表童振源今日表示,這不僅免去居民與觀光客的極度困擾,同時也大幅降低傳染病的傳染,特別是防範登革熱的傳染。
駐星大使董振源認為,可以借鏡星國的「沃爾巴克專案」(Project Wolbachia)及他們對於環境治理的措施。
首先,新加坡政府積極治理環境,減少蚊子的繁殖地,確保沒有積水,同時透過教育與宣傳,提高民眾防治蚊子的意識與作為。新加坡政府鼓勵民眾,清除花盆底盤的積水、定時更換花瓶的水、鏟鬆幹硬的泥土、以及疏通阻塞的屋頂簷槽、並放置殺蚊藥等。
其次,2004 年新加坡立法,住家有滋生蚊子的地方,將被罰款 100 新幣,重犯者將被罰款 200 元。2020年前,初犯罰款提高到 200 新幣,第四次違規將會被起訴上法庭。
2020 年 7 月 15 日起,新加坡政府採取更嚴厲措施,在稽查行動中被發現住家多處有蚊子孳生,或在違規通告後再被發現蚊子孳生,將被罰款 300 新幣,第二次違規者將被罰 400 新幣,違規三次以上,將面對 5,000 新幣罰款或/及最長三個月的監禁。出現蚊子滋生的建築工地將面對更高的罰款,初犯為 3,000 新幣,違規三次以上,將被起訴上法庭,面對 2 萬新幣罰款或/及最長三個月監禁。
第三,新加坡透過科技控制,包括霧化和噴霧技術控制蚊子數量,同時培育克制蚊子的天敵或運用捕卵器(Gravitrap),有效減少蚊子。
董振源表示,小小埃及伊蚊會令人生活非常不適與痛苦,甚至會引發致命的登革熱,特別是新加坡位處熱帶的濕熱氣候,更飽受埃及伊蚊的侵襲。
新加坡從 2016 年開始推行「沃爾巴克專案」(Project Wolbachia),培育帶有「沃爾巴克」細菌的雄性埃及伊蚊(雄蚊不會叮人,壽命大約一個星期),將雄蚊釋放在某些區域,與該區雌性埃及伊蚊(雌蚊會盯人且會引發登革熱,壽命大約三個星期)交配後,產生的蚊卵不能孵化,便不會滋生後代。
「沃爾巴克專案」總部約有 30 位研發人員,到 2023 年底已經培育超過 3 億隻沃爾巴克伊蚊,每個星期繼續培育 7 百萬隻沃爾巴克伊蚊,然後將這些不會咬人的雄性沃爾巴克伊蚊釋放到試驗區域,以觀察控制伊蚊種群的抑制率及登革熱病例減少狀況。
從 2019 年以後,新加坡政府在四個地區推行此項專案,埃及伊蚊種群的抑制率高達 98%,在一年以上的釋放區,登革熱病例減少高達 88%,這些地區的登革熱風險都從深紅的高風險降到幾近白色的低風險。
自 2022 年 7 月開始的研究顯示,在釋放帶菌埃及伊蚊的地區,居民感染登革熱的可能性降低 75%。雌性埃及伊蚊數量減少 80-90%。
此專案目前已經涵蓋新加坡 48 萬家戶,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昨天(10/3)宣布,2025 年第一季要擴大到 58 萬戶,涵蓋將近新加坡四成的總家戶。從 2022 年中至今,這項專案增加近三倍的涵蓋家戶,顯示減少埃及伊蚊的成效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