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東部的盧安達共和國(Republic of Rwanda)於9月27日宣布出現首例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 MVD),截自10月3日統計,已造成11例死亡。德國日前還一度傳出2例疑似病例,所幸只是虛驚一場。雖然我國目前未有疑似案例,但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將會持續監測,若疫情升高不排除調高旅遊警示。
羅一鈞說,台灣將馬堡病毒出血熱列為第5類傳染病。赤道幾內亞去年亦曾發生馬堡病毒出血熱疫情。根據疾管署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目前僅有迦納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三國為第一級:注意(Watch)。
未來將持續觀察盧安達疫情,若出現快速上升,或是接下來的新增個案出現在首都等旅遊勝地,不排除提高當地旅遊疫情等級。
馬堡病毒為人畜共通出血性疾病,與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家族,主要是透過果蝠傳染給人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透過接觸到感染者的體液、衣服和床單等。不過,萬幸的是它無法藉由空氣傳播,因此相較新冠肺炎來的容易控制。
當接觸病毒後,潛伏期可能長達三週。初期症狀通常為皮疹和發燒,接著可能會嘔吐、嚴重頭痛和肌肉酸痛。在嚴重的情況下,感染者可能會有鼻子、牙齦和眼睛出血的情形,內出血表徵為嘔吐物、尿液和糞便中帶血。
疾管署表示,出血時期亦伴隨持續高燒,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性行為。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依病毒株差異及醫療環境因素,致死率約在24%至88%不等。存活個案恢復期之併發症包括睪丸炎、關節疼痛、眼睛葡萄膜炎。
由於目前沒有治療馬堡病毒的特藥效,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休息和輸液治療,因此科學家正在努力開發疫苗和研發藥物。而盧安達於日前已啟動疫苗和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
盧安達近來爆發史上首起馬堡病毒疫情,衛生部表示,首例個案是在9月27日確診,為醫院裡的病患前仍在調查感染源,截自10月3日,累計36例通報病例、11例死亡,患者多是醫護人員。另有約300名接觸者遭到監測與追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