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大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IAC) 一直是航太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和政治領導人討論合作的場所,據路透社報導,就算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了地球軌道和月球探測新一輪競賽,世界各國公私航太機構本週將齊聚義大利米蘭(Milan)舉行會議,並努力跟上馬斯克(Elon Musk)主導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步伐。
據報導,今年的會議將把美國和中國這兩個頂級競爭對手的太空思想匯聚在一起。但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強國,在莫斯科當局於 2022 年入侵烏克蘭後,該機構現已與西方隔絕,今年將缺席該活動,凸顯了太空合作中的斷層。
儘管如此,IAC 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太空聯盟(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的 77 個成員國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將出席這場盛會,與會者預計將重點涉及月球探索、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其阿提米絲(Artemis)任務下不斷壯大的國家聯盟,以及歐洲對更多主權進入太空的迫切需求。
IAF 主席 Clay Mowry 表示,本屆大會共提交了創紀錄的 7,197 篇技術摘要,其中 37% 的論文將由學生和年輕專業人士提交,創歷史新高。
他告訴路透社,這是自 20 世紀 60 年代、阿波羅時代以來,太空領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據悉,NASA 局長 Bill Nelson 預計將在 IAC 上爭取支持該機構的策略,即 2030 年退役後,利用私營公司取代老化的國際太空站。儘管地球上存在衝突,但這座已有 20 多年歷史的軌道科學實驗室,一直是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太空外交的象徵。
NASA 在其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劃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一直熱衷於保持在近地軌道上的存在,以與中國的天宮太空站競爭,該太空站已連續三年為中國太空人提到太空服務。
自 1972 年美國上次執行阿波羅(Apollo)任務以來,美國和中國也在競相在這十年內將第一批人類送上月球。這兩個太空大國正在積極爭取夥伴國家的支持,並在其月球計畫上嚴重依賴民營企業,從而塑造了小型太空機構的太空目標。
義大利是歐洲太空總署的最大捐助國之一,最近承諾到 2026 年為國家和歐洲計畫提供 73 億歐元(約 79.8 億美元)的資金。
顛覆性太空技術的興起、主要由 SpaceX 引發的民營企業的競爭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迫使歐洲重新制定其發射器和衛星的優先事項。
西方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仰賴馬斯克的 SpaceX 及其主力獵鷹 9 號火箭(Falcon 9)進入太空,這促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鼓勵能夠提供更實惠火箭的新太空新貴。 SpaceX 不斷發展的星鏈(Starlink)網路,讓該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衛星營運商。
經過一年的中斷後,歐洲在 7 月進行了亞利安 6 號(Ariane 6)運載火箭的試飛,重新獲得了無人駕駛進入軌道的機會。但由於與俄羅斯的斷交,運力仍然受到限制,在烏克蘭戰爭之前,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Soyuz rockets)在歐洲大陸發揮了關鍵作用。
歐洲的衛星製造業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曾經蓬勃發展的大型客製化地球靜止衛星市場,正面臨來自近地軌衛星的巨大壓力,例如 SpaceX 的星鏈(Starlink)。
業內消息人士稱,這三家公司正在進行衛星業務賴合的初步談判,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的歐盟委員會的態度,該委員會曾阻止過組建單一參與者的努力。
歐洲策略家認為,太空是一個全球性市場,強迫歐洲公司在同一地區保留選擇權會忽略全球競爭的大局。
NASA 為國際太空站建造民營替代設施所做的努力,正在推動一些跨大西洋合作,例如空中巴士公司 Airbus 和 美國太空營運公司 Voyager 今年成立合資企業,旨在協助滿足歐洲對近地軌道研究和營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