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此次勇奪12強賽事冠軍,日韓媒體第一時間反應都覺得是「屈辱」,但中華隊勇奪冠軍卻是不爭事實,隨著中華隊場場表現越來越亮麗,台灣全民挺棒球的人氣來到最高點,如何善用這難得一見的人氣,趁勢擴大台灣職棒規模,中華職棒真的得善加把握。
韓國隊這次12強賽事止步於預賽,韓國媒體痛批是「恥辱性失敗」,韓媒分析教練團決策失誤、球員實力下滑皆為敗因。而在中華隊最後在東京巨蛋拿下冠軍後,韓媒改口了,認為並非韓國退步,而是這次的中華隊太強了。其實,不管原因究竟為何?即便考慮有些主力球員缺席,韓媒都認為韓國隊都不應該輸給中華隊。
日媒對台灣勇奪12強冠軍的看法呢?當中華隊以4比0完封日本奪冠軍,讓日本在國際主要賽事連勝紀錄止於27場,主要國際賽事也在相隔1,839天後敗北,在國際賽事被完封更是已經時隔5,793天,對於日本輸給台灣的這個結果,日媒事後新聞標題上,紛紛都冠上相當於「恥辱」的字眼。
日本隊輸球後日媒第一時間反應與韓媒都差不多,都覺得棒球輸給台灣就是「屈辱」,為何日媒及韓媒都看不起台灣的棒球呢?日韓媒體普遍認為,以日本及韓國目前職棒的規模,絕對不應該輸給聯賽規模較小的中華隊!
台日韓三國目前職棒規模差異性有多大?
根據統計,KBO韓國職棒人氣相當旺,今年韓職的10支球隊共打了720場例行賽,進場觀眾人數達到1,088萬7,705人,平均每場進場的觀眾人數為1萬5,122人,較去年成長幅度達34%,全聯盟的票房收入達到1,585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37.1億元),不管是進場人數及門票收入,統統刷新韓職單季新高紀錄。
日本職棒部份,日職目前總共有12支球隊,日職全聯盟一年要進行858場賽事,2024年全日職的進場觀眾總人數為2,668萬1,715人次,平均每場進場的人數達到3萬1,097人,不管在進場總人數或平均每場人數,又比韓職聯盟超過一倍或一倍以上。
在中華職棒部份,今年中職6支球隊共進行360場例行賽,總計湧入進場觀眾276萬6,386名球迷,平均每場人數較去年成長28%,全聯盟的票房收入近11億台幣,全數寫下中職史上新高紀錄,但例行賽場次是韓職的一半、進場觀眾人數為韓職的25%、門票收入也僅是韓職29%,更是無法與日職的2,688萬人次進場人數可比擬,日韓媒體自然不看好台灣棒球。
門票收入就是球隊營運的保證,以韓職最旺的LG雙子主場的場均達到1萬9,144人次,締造韓職史上單季單隊新高紀錄,LG票房收入為208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4.8億元);日職人氣最旺的阪神虎隊更是可怕,今年進場觀眾的場均人數達到4萬1,801人次,票房收入可觀!台灣職棒人氣最高的中信兄弟隊,今年觀眾雖創新高,但主場場均人數僅有1萬98人次,的確無法與日韓職棒相比擬。
棒球在日本是全民運動,從小開始打棒球的野球少年即使長大後沒有成為職棒選手,棒球也成為日常娛樂。日本目前有1.24億人口,今年進場看棒球的人數為2,668萬人次,意即,今年平均有21.49%的人有進場看職棒比賽;韓國人口5,126萬人口,今年進場看職棒人數為1,088萬人次,進場看職棒人數占全國人口的21.07%。
日韓兩國民眾今年進場看職棒人數,大約都占總人口數的兩成左右,而台灣人口為2,340萬人,今年進場看職棒比賽人數為276萬人次,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僅11.79%,雖然棒球也算是台灣的國球,但由數據結果來看,台灣民眾參與職棒興趣不如日韓兩國是事實,但可見未來發展空間也很大。
台灣職棒未來發展可以期待嗎?此次,中華隊在台灣大巨蛋的5場預賽賽事,除了與多明尼加比賽進場人數2萬388人外,其餘4場觀眾人數都突破3萬人以上,單單這5場賽事合計就吸引了15萬4,888人次觀眾入場,中華隊一路的好表現激發民眾進場看球,看到球場內滿場的「Team Taiwan」(挺台灣),的確讓民眾看到台灣職棒未來發展的希望,就看中華職棒及各球團老闆,未來如何善用這難得一見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