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地區近期爆發傳染性紅斑症(蘋果病),一種會導致臉頰發紅、出疹的傳染病,主要流行於兒童,但孕婦感染後有流產的風險。
NHK報導,自今年入秋後,「蘋果病」的病例數不斷增加,尤其11月以來,更是急速增加,為10月的一倍以上,創2020年來新高,主要集中在關東。
截至12月1日當週,關東地區各縣醫療機構平均報告蘋果病患者人數為埼玉縣3.49人、東京都3.02人、神奈川縣2.17人、千葉縣2.1人,首都圈均發布了疫情警告,為千葉縣有統計以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埼玉縣是9年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東京是6年來首次達到警告標準。
此外,疫情還蔓延到首都圈之外的關東地區,平均報告蘋果病患者人數為栃木縣有1.31人,群馬縣有0.55人,茨城縣有0.51人,均較前一周增加。
據研究表明,當孕婦首次感染蘋果病時,流產或死產風險約6%,有4%風險會導致胎兒貧血、胎兒水腫、畸形等異常。因此日本婦產科和感染性疾病學會發布了警告,敦促孕婦採取因應防疫措施。
所謂的「蘋果病」是由人類小DNA病毒 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或透過與感染者使用相同餐具等接觸傳播,由於酒精及消毒水對於蘋果病病毒無效,因此建議民眾勤用肥皂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並避免與有類似症狀者接觸。
患者較常見於5至9歲的孩童,其次是0至4歲的幼兒,潛伏期為10至20天,通常會先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包含發燒、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這些症狀出現後,臉部兩側面頰變的紅色皮疹。由於患者在臉上出現紅疹前,也就是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時,就可以傳播病毒,並且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家庭群聚感染。
專家提醒,雖然目前疾病僅在關東地區流行,但不排除會蔓延至全國,而該病並沒有特效藥和疫苗,因此孕婦和家中有孕婦的民眾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風險。
由於日本一直是許多台灣民眾出國旅遊首選,因此疫情是否已傳入國內?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傳染性紅斑症在國內並非法定傳染病,不須強制通報,不過根據急診、定點醫師回報以及實驗室監測等資訊,目前國內僅有一些零星個案發生,提醒國人赴日一定要做好個人防疫,勤洗手、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