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二度交保後北檢抗告成功,高院發回更裁。民眾黨表示,柯文哲為避免繼續遭受誤會與部屬進行勾串,已於1日正式請辭黨主席,對於這結果深表痛心與不解,民眾黨將全力支持柯文哲捍衛清白。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等案,裁定柯文哲加保新台幣4000萬元,合計7000萬元,台北地檢署不服提抗告。台灣高等法院今天撤銷原裁定,發回北院更裁。
民眾黨1日晚間透過聲明(全文如下) 指出,對於高院發回更裁結果深表痛心與不解,在北檢起訴基礎證據薄弱的情形下,依前次高院撤銷發回理由,柯文哲已遭提高具保金至史無前例的7000萬元,並執行科技設備監控,到底有何再被羈押的理由。
延伸閱讀: 高院裁定高虹安涉貪案停止審理 :立法院組織法部分有違憲疑慮 合議庭已撰寫2萬字書狀聲請釋憲

民眾黨指出,北檢雖於抗告理由中不斷強調有與本案被告及證人「相互勾串之高度可能」,然而,柯文哲兩次交保迄今,不僅完全配合裁定意旨,更為避免繼續遭受誤會有可能因長官部屬等關係進行勾串,已於今天正式請辭民眾黨主席,履行其先前在公開法庭對法官的承諾。
民眾黨指出,衡酌相關情況,根本不應在沒有任何具體事實證明柯文哲在交保後有任何勾串行為與企圖,即以單方面臆測,而作為撤銷發回理由。
民眾黨指出,在既往的司法實務中,當被告已遭起訴移審於法院後,實難見檢察官無視地院負責本案訴訟承審法庭的意見,一再抗告並悍然堅持繼續羈押。
民眾黨強調,將全力支持柯文哲捍衛清白與程序正義,也將於北院開庭審理時,依規定前往旁聽。
根據鏡新聞1月1日上午9:31公布的民調,柯文哲疑涉京華城案貪污收賄,導致民眾黨支持度11.9%創新低! 然而針對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證據是否充分?
▶43.9%認為證據不充分(25.1%不太充分、18.8%非常不充分)
▶39.7%認為證據充分(14.0%非常充分、25.7%還算充分)
▶另外16.4%未表態
資料來源: 鏡新聞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1/1深夜針對柯文哲案二度發回更裁po文指出:
台灣司法的高度不確定性再添一例

游盈隆指出:
今天是中華民國114年元旦,晚間八點多,高院針對檢查官不服北院栽定柯文哲等四人交保案,撤銷原裁定,發回地院更裁。
高院兩次發回更裁,所持理由前後不一,給人一夕變臉的感覺。這說明台灣司法的高度不確定性,也讓台灣司法獨立與公信力再度面臨社會質疑和考驗。
延伸閱讀: 高院裁定高虹安涉貪案停止審理 :立法院組織法部分有違憲疑慮 合議庭已撰寫2萬字書狀聲請釋憲
曾任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2024年12/28與12/30連續po文討論柯文哲案:
▶12月28日,謝長廷在po文指出
任何人把柯文哲的起訢文件讀了後,相信一定對政商的複雜關係印象深刻,而心生反感,但就法律上的犯罪要件而言,收賄的證據確實薄弱了一點,尤其在押人四月之後,交出如此起訴書,未來發展可以預見必然爭議迭起,牽動政局變化。
日本刑事起訴的定罪率相當高,都在九成以上,貪污罪起訴定定罪率更高達99.9%,幾乎是被起訴者必然判有罪,起訴內容有相當高的公信力。反之,台灣的犯罪起訴定罪率號稱80%,過去以來多靠票據犯、逃稅、酒駕、毒品等證據明確的案件拉高平均數,單就貪污犯罪而言,明顯偏低,尤其政治人物貪污罪部分,我當市長的時代,記得才只有三成,這份起訴書算是符合當年台灣的司法標準,但距離理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近法務單位公佈一項資料說最近十年貪污犯罪起訴定罪率也有七成,即使如此,三件有一件無罪,公信力也值得檢討。
在台灣有時被起訴並不是因為有罪而是因為輿論認為有罪,所以製造「輿論審判」變成法廷鬥爭的重要一環,幾乎所有被告都會喊寃,有的真寃,有的假寃,社會都是半信半疑,結果是假寃佔便宜,真寃的倒霉。所以司法公信力低落,也是社會亂源之一。
▶12/30謝長廷po文指出:
昨天的貼文,聴說被罵翻了。
對類似漫駡我並不陌生,為了維護基本人權:我曾多次為舉世滔滔皆曰可殺的被告辯護:例如40多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大家都很熟悉,又如29年前的宋七力事件,被稱為世紀大騙案,經過13年訟累,起訴書的証據一一被推翻,最後宋七力和幹部通通判無罪,26年前張素貞(陳進興太太)案,最後殺人的証據不成立,改判九個月的幫助脫逃罪。每次都頂著漫駡,這是我的一貫信念-起訴必須有明確的證據。
其實,我這次並沒有替柯文哲辯護,我只是說起訴書「証據薄弱」,批評我的人應該証明「證據不薄弱或證據很堅強」才符合𨗴輯,而不是漫駡我替壞人開脫,這是莫須有的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