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解封後,各國都在努力提振經濟,駐星大使董振源在臉書貼文表示,過去 4 年,新加坡如同在疫情後振翅高飛,發展突飛猛進,許多指標顯示其發展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甚至在亞洲名列第一。
董振源分析,從經濟增長方面觀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估算,新加坡的 GDP 總量從 2020 年的 3,495 億美元,成長 51.9% 至 2024 年的 5,307 億美元;人均 GDP 則從 2020 年的 61,476 美元增加 45.4%,達到 2024 年的 89,370 美元。2023 年統計顯示,新加坡人均 GDP 位居全球第五,穩居亞洲首位。
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數據也反映新加坡的經濟優勢。2020 年新加坡人均 GDP 為 115,304 美元,遠超香港(61,329美元)、韓國(46,507美元)與日本(43,238美元)。到 2023 年,新加坡人均 GDP 再增加 12,239 美元,達到 127,544 美元,繼續大幅領先香港(64,468美元)、韓國(50,572美元)與日本(46,158美元)。
在外資吸引力的部分,聯合國數據顯示,新加坡在 2020 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749 億美元,並在 2023 年增至 1,597 億美元,增長 113%,全球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二。新加坡僅落後中國 36 億美元,領先香港 470 億美元,顯示其作為國際投資重鎮的地位持續攀升。
董振源指出,在金融與資產管理部分,2023 年,新加坡的資產管理規模達 40,940 億美元,首次超越香港(39,93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自 2020 年至 2023 年,新加坡的管理資產增加 16.3%(5,730億美元),反觀香港則減少 11.4%(5,120億美元),顯示資金流向新加坡的明顯趨勢。
此外,新加坡港口在 2023 年處理超過 3,900 萬標準集裝箱,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 5.9 億噸,名列世界前茅。此外,新加坡港作為全球最大轉運港,每年處理約全球 20% 的轉運集裝箱,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船用燃料加油港,每年供應超過 5,000 萬噸燃油。
董振源表示,目前超過 7,000 家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營運機構,其中 4,200 家設立區域總部,數量居亞洲城市之冠。相比之下,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的跨國企業數量,從 2019 年的 1,500 多家減少至 2023 年的 1,366 家,顯示企業正逐步將區域業務重心轉向新加坡。
根據 IMD 的《世界競爭力報告》,新加坡在 2020 年排名全球第一,2024 年再次奪回榜首。此外,在數位競爭力方面,新加坡於 2020 年排名全球第二,並於 2024 年晉升至全球第一。
根據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2012 至 2024 年間,新加坡的全球幸福排名維持在第 22 至 35 名之間。自 2012 年至 2017 年,新加坡在東亞排名第一;2018 至 2022 年略降至第二,但 2023 至 2024 年再度回升至東亞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