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本週末將訪問中國,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晤,這是自工黨上台以來的第三次高層雙邊會晤,央行總裁和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將陪同,凸顯英國政府對加強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關係的重視,然而此行正值一個微妙時刻。
日經亞洲報導,過去幾年,英國和歐洲一直對中國提出間諜指控。2024 年 12 月,與英國安德魯王子(查爾斯國王的兄弟)接觸的中國商人楊騰博,被指控為核心圈子內的間諜,可能會使政府的計劃複雜化。中國對間諜指控予以否認,楊騰博也堅稱自己,只是兩國關係惡化的受害者。為此,英國國內情報機構軍情五處 (MI5)呼籲,要求將中國列入新的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ation Scheme,FIRS)的「加強層」,而該計畫將於今年夏季生效。
撇開國安問題不談,過去 9 年來,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重創其經濟。2024 年 7 月,工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允諾將重振經濟。因此,與北京重新接觸的謹慎態度被視為補救措施的一部分。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於 2024 年 11 月在巴西舉行的 20 國集團(G20)峰會上與中國主席習近平會晤,成為 6 年來首位與中國國家主席舉行面對面會晤的英國領導人。而在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之前,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前一個月先訪問北京。
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高級副研究員、英國中國全國委員會創始主任 Andrew Cainey 表示,在上一屆政府執政期間,保守黨內有影響力的鷹派人士阻礙了英國與中國的接觸。他認為,相較之下,工黨政客更關注其他外交政策議題,特別是中東問題,這為兩國重新接觸創造了空間,也可以改善兩國的貿易往來。
截至 2024 年 6 月的 12 個月內,英國和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下降了 20.3%,至 877 億英鎊(1,080 億美元),儘管從長遠來看,這一數字呈上升趨勢。
據報導,即使中國和英國同意重啟關係,倫敦的其他關係也可能產生影響。施凱爾也將改善歐盟關係作為優先事項,但中國向歐洲傾銷電動車,歐盟正瀕臨與中國爆發貿易戰的邊緣。
另一個潛在的障礙是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在1月20日重返白宮,英國希望安撫他。這可能意味著施凱爾會堅持華府的任何政策。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劉氏研究所( Lau Institute)布朗表示,考慮到經濟問題,重新與中國接觸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