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疾管署今(11)日表示,2月2日至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破30.2萬人次,創下近10年同期最高,另近4週內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為近5年同期最高,病原以諾羅病毒占98.6%為最多。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今(11)日表示,2月2日至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共30萬2644人次,腹瀉群聚案件則在近4週就接獲共398起通報,創下近5年同期新高,發生場所多在餐飲旅宿業,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215起,以檢出諾羅病毒占98.6%為多。
疾管署指出,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其傳染力強,潛伏期約10至50小時,患者可能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接觸(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到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群聚事件。
疾管署提醒,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落實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並注意食物貯存或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蚵、貝類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腸胃炎傳播。
疾管署也提醒,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廚房環境消毒與清潔,近日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校園團體生活的環境容易有腹瀉群聚事件發生,如有疑似腸胃炎症狀應暫停工作/上學,症狀解除後至少48小時再恢復上班/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