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瞬息萬變之下,新加坡仍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打造堅韌且強大武裝部隊,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 17 日表示,雖然目前沒有明顯的外敵威脅,新加坡的國民也積極履行兩年服役義務,以維護國家安全並展現對國家的承諾。
根據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Peace)公佈的《全球和平指數》,新加坡被評為世界上最和平的國家之一。
童振源表示,《全球和平指數》自 2008 年起發布,基於 23 項定性與定量指標,從社會治安與安全、國內外衝突及軍事化程度三個領域進行評估,涵蓋全球 163 個國家,範圍遍及 99.7% 的世界人口。冰島連續 17 年蟬聯全球最和平國家,而 2023 年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冰島、愛爾蘭、奧地利、紐西蘭及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深信,唯有強大的國防實力與靈活的外交策略,才能有效威懾潛在威脅,確保國家安全。
新加坡國防部大廳內,清楚寫著國防部與武裝部隊的使命:「透過威懾與外交,增強新加坡的和平與安全,並在這些手段失效時,迅速且果斷地擊退侵略者。」新加坡前外交部常任秘書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在今(2025)年 2 月 12 日接受媒體訪問時,他強調:國防與外交相輔相成,沒有強大的國防,外交將無法發揮作用。
童振源從國防預算觀察,自建國以來,新加坡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建立強大的軍事防衛能力。雖然初期占政府總預算的比例相當高,但隨著經濟增長則逐步下降。
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新加坡的國防預算增長:1969 年為 3 億新幣,1979 年增加 3 倍到 10 億新幣,1989 年再增加 2.8 倍到 28 億新幣,1999 年再增加 2.7 倍到 76 億新幣,2009 年再增加 1.4 倍到 110 億新幣,2019 年再增加 1.3 倍到 142 億新幣,2023 年的國防預算已經達到 180 億新幣。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資料,2024 年的國防預算增加到 202 億新幣。
若從軍費占 GDP 比例來看,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投入大量資源於國防建設,同樣的,隨著經濟增長則逐步下降。根據 SIPRI 數據,新加坡軍費占 GDP 比重在 2010 年以前大致都維持在 4% 以上,甚至 1971 年達到 5.6%、1977 年與 1985 年高達 5.7%。平均而言,70 年代為5.0%、80 年代為 4.8%、90 年代為 4.5%、2000 年代為 4.3%。2010 年代以後,新加坡軍費占 GDP 比重平均降到 3.0%,2020-2023 年再降到 2.7%。根據新加坡政府的預算資料,2024 年的軍費占比維持在 2.8%。
童振源表示,儘管新加坡並未面臨直接的外在威脅,兩年制國民服役仍獲得人民的壓倒性支持。而支持國民服役的主要原因包括:94% 的受訪者認為,國民服役有助於強化國防;89% 的受訪者認為,國民服役象徵對國家的承諾;88% 的受訪者認為,國民服役促進不同背景的人相互理解;87% 的受訪者認為,國民服役有助於塑造獨特的新加坡身份。